晋城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晋城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活力较强的发展态势,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推进,顺利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35.5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14.0亿元,增长10.9%。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1%、64.6%和31.3%。人均生产总值16489元,按2006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2113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其中服务价格上涨6.4%。商品零售价格下跌0.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6%,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下跌2.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9%,土地交易价格上涨5.1%。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15.3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2.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3.32万人,农村从业人员81.71万人。年末全部单位从业人员24.13万人,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在岗职工人数23.73万人,比上年增长3.17%。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799人,完成全年目标(20700)的201.93%。下岗再就业人数达到7764人,完成全年目标(4300)的180.6%,其中“4050”人员1751个,完成全年目标(870)的201.3%。城镇登记失业率2.4%,控制在了4%的目标范围之内。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2.5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48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56千公顷,减少0.2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98千公顷,减少1.38千公顷;药材种植面积1.45千公顷,减少0.0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84千公顷,减少54公顷;果园面积4.29千公顷,减少0.55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852991吨,比上年增加62513吨,增产7.91%;棉花产量430吨,减产18.1%;油料产量10075吨,减产13.64%;药材产量4830吨,减产0.74%;蔬菜产量282959吨,增产4.07%;水果产量60670吨,增产10.51%。

年末大牲畜、猪、羊存栏分别为7.56万头、64.02万头和62.16 万只,分别比上年末增长-6.51 %、14.93%和4.55%。全年肉类总产量84257吨,比上年增长13.05%。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13.58%、15.09%和5.01%。;奶类总产量5091吨,比上年减少5.44%;禽蛋总产量32830吨,增长4.23%;蚕茧产量4300吨,比上年增长14.03%。水产品产量1211吨,增长34.86%。全年木材产量3917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53%。

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44.67千公顷,其中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千公顷,万亩以上灌区面积达5.41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4.84万吨,比上年增长0.55%;农用薄膜使用量489吨,下降19.57%;农业机械总动力194.4万千瓦,增长3.30%;机耕地面积达118.3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93千公顷,增长2.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9.4亿元,增长15.13%;产品销售率98.14%。

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比上年增长7.10% (全社会产量7667万吨,增长0.52%),洗煤下降7.4%,焦炭增长6.0%,生铁增长132.3%,粗钢增长134.6%,钢材增长69.3%,发电量下降3.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7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5%。其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49.36亿元,增长15.1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0%。实现利税78.25亿元,增长9.5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6亿元,增长12.62%;实现利润862万元;上缴税金436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7亿元,比上年增长32.74%。其中,城镇投资145.9亿元,增长35.37%;农村投资12.02亿元,增长47.6%。

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65%。第一产业投资3.1亿元,增长790.2%;第二产业投资105.5亿元,增长27.1%;第三产业投资37.2亿元,增长46.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9亿元,比上年下降16.4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5.95亿元,下降4.35%。商品房竣工面积26.6万平方米,下降9.41%。商品房销售额6.4亿元。其中,期房销售额为1.2亿元,所占比重为19.3%。

国家重点项目阳城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和张峰水库分别完成投资23.65亿元和2.04亿元,分别占到年计划的88.47%和67.90%。省重点项目晋济高速公路完成投资8.32亿元,占到年计划的81.77%。市重点项目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投资分别占到年计划109%、17.2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6.67亿元,增长18.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0.92亿元,增长11.8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0.98亿元,增长13.7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09亿元,增长39.22%;其他行业零售额6.51亿元,增长11.74%。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8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4.9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4.58%,通讯器材类增长1.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01%,日用品类增长29.44%,家具类增长66.95%,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2.61%,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增长30.33%,化妆品类增长52.97%,金银珠宝类增长0.78%。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740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8.0%。其中,出口4973万美元,增长8.56%;进口2434万美元,下降57.3%。出口大于进口253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659万美元。

全市外来直接投资额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9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20849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5312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309万美元,增长165.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线路里程43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8公里。公路密度45.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020万人,比上年增长3.67%;公路货运量7923万吨,增长1.63%;完成公路客货周转量33839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