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双桥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双桥区统计局

房地产业发展放缓。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0.89亿元,比上年下降25.2%。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25.4万平方米,下降25.1%,竣工面积14.3万平方米,增长13.5%。商品房销售面积10.3万平方米,销售额10172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7%和17.4%,其中现房销售面积2.3万平方米,销售额3317万元,期房销售面积8万平方米,销售额6855万元;在商品房销售中,住宅销售面积为8.5万平方米,下降30.9%,销售额6223万元,下降21.8%。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支出结构日趋合理。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28万元,增长21.6%,区域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3.7%提高到15.4%。地方财政支出1.33亿元,增长27.0%,其中基建支出857万元,增长7.0%;教育事业费1717万元,增长60.0%;社会保障补助624万元,增长90%。

金融业稳步增长。全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3.9亿元,活期存款3.0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4%,其中,工业贷款2.53亿元,下降42.1%。

八、教育

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共有学校14所,其中小学11所,中学3所,共有在校生8032人,其中小学生4199人,初中生2345人,高中生1488人。2006年,全区小学毕业一次性及格率94.7%,比去年下降1.7个百分点,优生率63.7%,比去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全区中考重高联招上线人数183人,比去年提高64.4%;高中教育实现普及,高考上线率达77.7%,比去年增长13.3%,比全市平均上线率高5.7个百分点。高中办学规模已达到1500人,创历史新高。

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2006年全区共有教师487人,其中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共有214人,占教师总数的43.9%,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共有30人,占教师总数的6%,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1.9%。2006年共计组织参加市级培训420人次,区级培训1336人次,校级培训5292人次,全区教师继续教育达标率为100%。

九、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年末全区总人口(户籍)4.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5万人,占53.0%;非农业人口2.26万人,占47.0%;男性2.42万人,女性2.39万人。全年共出生394人,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率达到93.35%,出生率为8.2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0:106,保持在正常比值范围内;死亡人口186人,死亡率为3.9‰;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6‰。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城镇在岗职工9628人,比上年增加400人。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3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9%。年末全区有12943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比去年增加452人;有11762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失业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为10107人,比去年增加206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达到8556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达到4810人。全区城镇最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居民有1494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9322万元,增长20.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239元,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5元,比上年增加1778元,增长16.8%;人均消费性支出7036元,增长12.6%。其中,食品支出2533元,恩格尔系数0.36。农民人均纯收入3743元,增长1.9%,人均消费支出3067元,其中食品支出1411元,恩格尔系数为0.46。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宅面积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5平方米。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48万元,同比增长13.0%。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