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双桥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经济开发区、改革试验区、党建先进区”和现代化园林汽车城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达到100466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6万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72136万元,同比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5904万元,同比增长4.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2%、92.7%和7.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55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折合2764美元),比上年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4:71.8:25.8。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主导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增长;企业组织规模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差,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克服旱灾和农资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加大农业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了农业生产的平稳发展。2006年农业实现增加值2426万元,比上年增长3.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完成农业总产值4045万元,增长1.6%。其中,种植业产值1429万元,下降5.6%;畜牧业产值2170万元,增长5.5%。全区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24公顷,受大旱天气影响,粮食产量7835吨,比上年减少9.1%。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4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22.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油料产量162吨,增长9.5%;蔬菜产量4005吨,下降2.7%。 畜牧业生产发展平稳。随着规模养殖户的发展和牲畜品种改良,畜牧业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全年出栏肥猪24437头,比上年增长2.0%,羊出栏687只,增长1.0%,家禽出栏14.9万只,增长7.2%,肉类总产量2256吨,增长1.9%,禽蛋产量132吨,增长1.5%,禽肉产量274吨,增长1.1%。年末生猪存栏10677头,牛存栏215头,羊存栏588只。 乡镇企业发展又好又快。全区共有乡镇企业307家,年末从业人数7334人,全年实现总产值189844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实现增加值42388万元,比上年增长33.8%;营业收入187109万元,增长30.4%;实现利润6197万元,增长4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以红岩公司为主动力,全区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产销形势良好。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7658万元,增长22.1%,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3%,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辖区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48.1亿元,增长37.0%,其中区属工业实现产值14.5亿元,增长29.0%。辖区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个,共实现产值42.5亿元,增长41.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8.4%,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13.1亿元,增长38.8%。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4.4%,比上年增长118.8%。辖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大幅度提升,生产载重汽车14029辆,增长43.8%;改装车产量1823辆,增长43.3%;生产配混合饲料157122吨,增长7.8%。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非汽车行业产值所占比重为18.1%,较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以股份制企业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总产值3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已达85.9%。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总体上升。辖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8.1,较去年提高21.3个百分点,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3.0,较去年提高22.6个百分点。全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亿元,增长45.7%,亏损10347万元,其中区属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增长44%,利润2785万元,同比增长53.3%。实现工业品出****货值1.5亿元,增长12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度扩大。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按投资类别划分,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51亿元,增长25.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0.89亿元,比上年下降25.2%。按投资行业划分,全区50万元以上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2.15亿元,增长81.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完成投资1536万元,增长1.3%;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完成投资805万元,增长44.0%。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随着投融资体制的深化改革,非国有单位投资已成为带动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非国有单位投资31916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2.4%;国有单位投资为12139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7.6%。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区属投资完成41387万元,同比增长12.4%,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93.9%;红岩公司基建技改投入完成2668万元,同比增长5.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全区完成出入客运量118.5万人,客运周转量3845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2%和5.2%;进出货运量136.5万吨,比上年增长1.9%,货物周转量5645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 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邮政业务收入完成252万元,下降0.8%;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030万元,增长10.3%。年末城乡固定电话总数达14118部(含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互联网用户2725户。 六、商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随着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以住房、通讯、家电类商品消费为代表,居民消费逐步升温。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685万元,比上年增长16.5%,批发零售贸易业15183万元,增长14.9%。个体私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年末全区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330户,从业人员7292人,较上年增加40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