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2002年我区参加市“一会一节”,签约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倍。 旅游业继续发展壮大。2002年全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接待旅客1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4%,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9.7%。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2年全区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新口径)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为1.73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02年末全区银行存款余额为66.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9.52亿元,增长1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8.73亿元,增长29.5%,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银行贷款余额为43.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其中短期贷款25.92亿元,增长3.0%;中、长期贷款为15.01亿元,增长27.1%。全年累计投放现金7.93亿元,比上年少投放0.25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2002年全区实现保费收入1483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财产保险收入4305万元,增长7%,人寿保险收入10531万元,增长27.3%。全年保险赔付额为4377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财产保险赔付2657万元,增长31.5%,人寿保险赔付1720万元,增长4.1%。年末保险机构为6个。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2年全区继续认真贯彻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启动了“重庆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北碚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实验区“二五”规划中的50个优先项目开始启动,生物技术孵化大楼已引进企业18家。高新技术产业得到新发展。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单位30个,被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达45个。年末民营科技企业23个,实现技工贸收入4亿元。2002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为665万元。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全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3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06万人,比上年增长12.8%,招收研究生884人,年末全区本、专科在校学生达3.03万人,比上年增长22.7%,研究生2086人,增长33.0%;普通中专3所,招生1787人,年末在校学生4679人;全区拥有普通中学33所,招生10727人,年末在校学生3.13万人;小学校127所,在校学生3.7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为100%,高考录取率达94.5%,高考升学率居全市首位。全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达1.47万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成绩显著。2002年全区文化事业以提高文艺创作数量、质量为基础,以争出精品、繁荣文化为目的,精心创作和打造了一批精品节目,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年文化作品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个,市级奖20多个,文化广场举办各类活动达73场次,丰富了全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20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达80.4万册。 广播电视业快速发展。2002年全区电视业继续实施有线电视“社社通”,有线电视通村率达95.7%,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7.2万户,电视可收中央、省、市节目34套,全区电视覆盖率达97%,广播覆盖率达99%。2002年全区广电宽带综合信息网用户新增200户。全年出版发行《北碚报》84万份。文化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全区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医疗防保质量明显提高,传染病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52个,床位2649张,其中医院20个,床位2410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92人,其中医生932人,全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2002年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开展。全区共举办区级各种运动会42次。我区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国家级金牌10枚,市级团体第一名8个,市级单项金牌56枚,银牌43枚,铜牌64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劳动就业 2002年末,全区总人口达64.02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7.46万人,增长3.3%,占42.9%。全区出生人口4071人,人口出生率为6.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6‰。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10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消费支出为5835元,增长15.5%;城镇职工人均工资为9254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04元,增加154元,增长6.0%。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002年全区参加失业保险社会统筹职工7.2万人,征收失业保险费1267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1042万元。全区有5.7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全年征收基本养老保险金6407万元,基本养老保险金发放率达100%。全区有29.9万人次获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全年发放低保金2793万元,比上年增长1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全区有419个单位参保,参保人数达7.72万人,全年共征收医疗保险基金3243万元。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3个,床位1383张,收养874人,各类社区建设服务设施40个。全年发放救灾款192万元,其中自然灾害救济款144万元。 2002年末,全区从业人员为33万人,其中城乡个体、私营从业人员为4.26万人,比上年增长30.9%,乡村劳动力为21.88万人,比上年下降0.6%。2002年末全区城镇离岗职工为1.76万人。全年指导帮助集体企业下岗职工289人实现再就业,指导帮助城镇失业人员3452人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 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工业总产值指数用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