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重庆市北碚区统计局

重庆市北碚区统计局

二00三年二月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带动全区发展,全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04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2.7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17亿元,增长10.8%。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7.3:51.6:41.1调整为2002年的6.4:52.0:41.6。2002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865元,比上年增加728元,比全市人均6344元高3521元。

一、农村经济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农村经济稳定增长。2002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是近三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35万亩,比上年减少5.12%;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17.89万亩,比上年增长4.8%。由于粮食单产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2.44万吨,比上年增长2.41%;油料产量0.15万吨,比上年减少3.44%;蔬菜产量14.7万吨,比上年增长1.5%;水果产量1.16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全年生猪出栏26.74万头,比上年减少3.2%;羊出栏9974只,比上年增长0.7%;免出栏1.79万只,比上年增长0.5%;家禽出栏234.9万只,比上年增长8.8%。全年肉类总产量2.2万吨,比上年下降1%;水产品产量4976吨,比上年增长4.5%。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1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实现营业收入38.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实现净利润4865万元,增长35.7%;实现税金1.42亿元,增长22.6%。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02年全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72.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轻工业产值31.07亿元,增长11.1%,重工业产值41.57亿元,增长11.9%,实现工业增加值17.99亿元,增长13.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63.6%,其中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2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1.9%。主要支柱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生产自动化仪表及系统23.71万台,增长61%;汽车、摩托车配件7.67亿元,下降7.5%;水泥89.44万吨,增长34.1%;日用玻璃制品7.15万吨,增长41.0%,原煤158.38万吨,增长2.9%。

新产品开发取得新成绩。200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1%,比重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200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9.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现利润总额3936万元,比上年增长26.5%。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2年全区资质等级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45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9.1%。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迈上新台阶。2002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结束了近3年来在20亿元左右徘徊的局面,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更新改造投资3.25亿元,增长19.5%,房地产开发投资6.29亿元,增长41.5%。全年竣工商品房面积29.34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面积23.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65亿元。商品房空置面积大幅度下降,降幅达41.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2年改变北碚区交通落后面貌的重点建设项目渝合高速路顺利竣工,市九院综合住院大楼、北碚广电中心、西师西农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工程进展顺利。城南行政中心和缙云广场开始启动,土地开发掀起新的热潮。

四、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2002年我区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城市维护建设投资5406万元,比上年增长2.1倍,改造城镇道路4公里,新增路灯660盏,城镇日供水能力达6.38万立方米,年末供水管道长度为210公里,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万立方米,年末排水管道长度达46公里,城镇公共绿地为269公倾,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8.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3%。200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14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业

公路建设获得新突破。2002年渝合高速公路开通,新增高速公路26.8公里,改变了我区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全年改建各类公路10公里,年末全区公路里程达412公里,好路率达85.9%。道路的畅通促进了全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002年全区完成货运量1209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公路货运量1183万吨,增长15.3%;客运量2548万人,比上年增长6.9%。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2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727万元(未包含移动公司),比上年增长12.7%。固定和移动交换机容量已达25万门。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4万户,年末用户突破10万户达到10.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5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7万户,年末达9.2万户。全区电话普及率达30.7%,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信息网络持续发展,2002年末全区拥有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2776户,比上年增长14.0%。

六、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2002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批发零售业为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4.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餐饮业为1.14亿元,增长8.9%,占全区的6.9%,其他行业为4.67亿元,增长1.6%,占全区的28.5%。

城乡集市贸易繁荣。2002年全区完成集市贸易成交额1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粮食类1.0亿元,增长10.7%,肉食禽蛋类5.33亿元,增长12.6亿元,水产类1.47亿元,增长5.8%,蔬菜类2.53亿元,增长9.5%。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继续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381万美元,其中出口2604万美元,进口1777万美元。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70%。年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34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为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