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北碚区统计局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01亿元,同比下降8.7%。全年竣工商品房面积84.65万平方米,增长19.3%,商品房销售面积54.9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达10.54亿元。

2006年我区六大重点工作顺利推进,重点项目投资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水、电、气、通讯、交通等建设投资良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六、交通、邮电、旅游

2006年全区交通道路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快,遂渝铁路建成通车,渝武高速公路北碚段取消次票收费,嘉悦大桥启动建设,绕城高速、中环线蔡家段、草街航电枢纽、碚东大桥建设提速,水北路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新建、改扩建各类公路21公里,年末全区公路里程达1113.56公里,镇村农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全年完成货运量982万吨,比上年增长26.2%,货物周转量47905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3.6%,完成客运量1216万人,比上年增长24.2%,旅客周转量5501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6.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351万元,比上年增长27.5%。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3.66万户,年末用户达到20.18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4万户,年末达37.2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83.7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3.1部/百人。信息网络持续发展,2006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5000户。

2006年全区旅游业在第四届“重庆后花园节”的带动下,继续完善各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改善旅游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4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5%,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41.2%。

七、国内贸易

2003年-2006年,我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95亿元,年均增长16.1%。2006年我区消费品市场随着缙麓商都和缙麓雅苑商圈的形成,引进了限额以上企业和原有企业抓住发展机遇扩大规模新增为限额以上企业,全年新增限额以上的贸易单位22个,年末达到了63个,促进了全区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7.3%,餐饮业零售额为4.38亿元,增长23.1%,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8%。

八、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118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出口8623万美元,增长42.1%,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类占66%,光学电子占10.6%,医药化工占8.5%,农产品占10.9%。年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03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为11个,比上年增加3个。

全年新签合同外资项目4个,合同外资金额1905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1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9.9%。。

全年实际利用内资项目65个,其中千万元以上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内资达18.86亿元,同比增长96.3%,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为18.64亿元,同比增长103.8%。

九、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3年-2006年,我区累计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1.61亿元,年均增长31.6%。2006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为3.82亿元,增长31.1%,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9.72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全年完成地区税收10.03亿元,增长23.3%,其中区级税收2.31亿元,增长31.2%。

年末全区银行存款余额为129.33亿元,比年初增长14.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4.96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2.82亿元,比年初增长14.1%。银行贷款余额为65.1亿元,比年初增长14.7%,其中短期贷款34.23亿元,增长35.7%;中、长期贷款为26.4亿元,增长10.2%。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6047万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5532万元,增长28.3%,人寿保险收入20515万元,增长35.8%。全年保险赔付额为4829万元,比上年下降4.7%,其中财产保险赔付2636万元,下降18.7%,人寿保险赔付2193万元,下降20.2%。年末保险机构为7个。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6年全区继续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为目标,以提高我区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核心,全面推进我区科技进步。全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科研机构21所。全区实施国家级科研项目37项,市级项目93项,市级科技成果登记19项,区级科技成果登记20项。专利获权与受理130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获权65件,占专利总数的50%;外观设计专利获权41件,占专利总数的31.5%。

2006年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领域迈进,西南大学挂牌成立并进入“211”工程,涌现出“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2所、“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学校”26所、“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教育教学质量再创佳绩。年末全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3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2万人,比上年下降7.0%,招收研究生2527人,下降29.9%,年末全区本、专科在校学生达5.09万人,比上年增长27.3%,研究生6643人,下降24.4%;普通中专2所,年末在校学生6368人;全区拥有普通中学25所,招生1.2万人,年末在校学生3.41万人;小学84所,在校学生3.1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为100%,高考上线率连续7年全市领先。

十一、文化、卫生、体育

全年文艺创作质量显著提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举办了元旦春节文化演出、庆“五一”大型曲艺文艺晚会、首届农村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广场演出65场。全年新安装有线电视用户5239户,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9.96万户,全区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通社率达94%,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新增数字电视用户800多户。2006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17个,拥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达83.0万册。

2006年我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不断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卫生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34个,床位2591张;其中医院15个,床位1723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58人,其中执业医师758人,全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

全区继续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达35次以上,参与人次达10万人,成功举办了北碚区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年共举办区级比赛36次,参赛人员达0.8万人次。年末体育人口达2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