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北碚区统计局 二00七年二月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北碚,大力实施“工业强区、科教兴区、旅游活区、生态靓区”以及城镇化和重点项目带动的“4+2”战略,坚持“政策推动、加压驱动、激励调动、典型带动”,着力于“打基础、建平台、创环境、增后劲”,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和“8.30”火灾,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全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据测算,2006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总量在都市发达经济圈9区中居第八位,增幅位居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6亿元,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0.35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85亿元,增长9.0%。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来源于第二、三产业,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6.8%、27.0%,分别拉动全区经济增长-0.5、10.1、3.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4%。2003年-2006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2年的7.5:52.8:39.7调整为7.2:54.8:38.0。按常住人口计算,2006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00元,比2005年增加1545元,按现行人民币汇率计算达到1740美元。 2006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总量与主城核心区的差距依然较大;产业结构矛盾还比较突出;招商引资活力不足,对外开放度不够高。 二、农业 2006年我区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以“江东花木及旅游农业产业带”试点工作为重点,全面实施“1146”农业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三百工程”,夺取了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全年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万亩,其中,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6000亩,新建花木基地2000亩,香料基地1000亩,名优鱼基地500亩,大叶麻竹基地500亩,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家,区级龙头企业5家。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6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857公顷,粮食总产量达7.78万吨,比上年下降2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区认真贯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紧紧围绕“做强做大北碚工业”一个主题,奋力突破“优化存量,壮大增量”两条主线,加快四联集团、华立菁蒿素及衍生物的技改,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3%,拉动全区经济增长9.1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6个,完成工业增加值45.27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居都市经济圈第四位,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7.53亿元,增长28.8%,重工业增加值27.74亿元,增长19.0%。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完成新产品产值72.98亿元,比上年增长30.8%,新产品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9.2%。实现出****货值15.03亿元,比上年增长83.1%;完成销售产值14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4%;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9.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完成利税14.08亿元,同比增长34.5%,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达到161.4%,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 2006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18亿元,增长13.1%。年末二级以上建筑企业23家,完成总产值27.58亿元,同比增长50.4%。 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6年,我区嘉陵风情步行街建设、科技一条街改造进展顺利,缙云山健身梯道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城区道路SMA沥青罩面一期工程,建成市政道路19.23公里,铺设管网设施66公里。2006年全年新增公共绿地118公顷,居住区绿地12.1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增加了0.57个百分点,达39.88%,绿化覆盖率增加了1.5个百分点,达43.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5.7平方米,达17.8平方米,一座以竹海为特色的新城已现雏形。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新增城镇人口1.89万人,城镇化率达67.2%,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新增人行道28万平方米,新增路灯471盏,城镇日供水能力达15.0万立方米,年末供水管道长度为565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万立方米,年末排水管道长度134公里。2006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38平方米。 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固废”、“宁静”、“绿地”等系列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开展“五管齐下”净空工程、清洁能源工程,启动了梁滩河、璧北河、马鞍溪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高于95%,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86%;大气、水体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Ⅱ级空气质量天数达到316天,比上年增加12天,居主城区首位。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2006年,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1亿元,年均增长29.7%。2006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全面推进“一团二园三城”建设,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再创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65.21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53.2亿元,比上年增长51.2%,跨区投资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工业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3.79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36.5%。 分产业看,一产业投资完成0.24亿元,同比下降24.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4.31亿元,同比增长8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分行业看,采掘业完成投资3.11亿元,增长112.3%;制造业完成投资17.15亿元,增长92.7%,水、电、气完成投资3.53亿元,增长32.0%;交通运输投资完成6.86亿元,增长4.7%,教育投资完成2.99亿元,增长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