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1 重庆市九龙坡区统计局

九龙坡区统计局

2007年2月27日

2006年,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区经济呈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一、 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52317万元,连续4年居全市各区县首位,占全市生产总值9.0%。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6%,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创十年来新高,居全市第2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4.4个百分点。

1996年—2006年GDP总量与增幅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61409万元,比上年下降9.9%;第二产业增加值1606070万元,增长20.4%,其中,工业增加值1429889万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1484838万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49.9:47.6转变为2006年的2.0:50.9:47.1。

拉动力第二产业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影响经济下降0.3个百分点。

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2006年人均GDP32981元,比上年增长13.9%。

财政收支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5282万元(不含高新区),比上年增长28.0%,地方财政支出193013万元,比上年增长37.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较单一,节能降耗面临压力,工业经济效益仍然不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仍然过大,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推进。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受百年不遇的旱灾影响,呈下降趋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86574万元,比上年下降9.9%,其中,农业产值54579万元,下降5.9%;林业产值3449万元,增长32.5%;牧业产值21605万元,下降22.2%;渔业产值3576万元,下降9.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3365万元,下降10.7%。

农业增加值6140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9.9%。农业占全区经济的比重为2.0%,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8064公顷,比上年减少1932公顷,农村居民人均常用耕地面积0.54亩,比上年减少0.12亩。农村用电量1192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3%,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4011吨,比上年下降21.3%。

农产品商品率80.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除花木栽培外,其他农产品呈下降趋势。

乡镇企业增加值7690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8%,营业收入4163782万元,增长24.8%,利润总额174738万元,增长43.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85627人,增长10.9%。(年报数)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29889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工业占全区比重达45.4%,仍是全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0%,拉动全区经济增长9.6个百分点。

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到244个,现价工业总产值5072349万元,比上年增长33.9%。工业销售产值5040944万元,产品销售率为99.4%,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1437386万元,比上年增长57.6%,新产品产值率28.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495529万元,比上年增长31.1%。

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个,比上年增加7个,营业收入达4678585万元,占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90.9%。

工业生产适应市场能力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据对近60种产品的统计,增幅20%以上的有22种。

(注:摩托车、汽车产量占全市比重分别为39.8%和7.2%,分别比上年降低3.8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

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70055万元,比上年增长2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1.3%提高12.7%。几大主要行业(所占比重排前5位的行业)实现增加值875729万元,占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81.8%。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上升,运行质量改善。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49616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实现利税总额313829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利润总额146495万元,比上年增长59.3%。年末亏损企业个数45个,比上年减少7个,亏损企业亏损额17504万元,比上年增长7.2%。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达到136.1,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00874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0990万元,增长17.7%。全年建筑施工面积131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47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增速比上年加快6.7个百分点,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776959万元,比上年增长20.8%;房地产开发投资737747万元,增长19.2%。工业投资295264万元,比上年增长6.0%,占总投资比重19.5%。住宅投资384281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占房地产投资比重52.1%。

1996年—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总量与增幅

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9446万元,第二产业投资301202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204058万元。

按城乡划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2338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2368万元。

民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民间投资1166433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7.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全年施工房屋面积906.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0%,其中,新开工面积181.94万平方米,增长32.1%。竣工房屋面积208.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为214.70万平方米和67341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8%和66.3%。商品房空置面积47.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其中:住宅空置面积13.94万平方米,增长31.0%。

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据区交管所统计,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1171万人,比上年增长47.1%,公路货物运输量1079万吨,比上年增长42.7%。

年末区交通局管理的公路通车里程716公里,区市政委管理的城市主、次、支干道110.79公里(不含市管道路和社会单位道路,不含高新区)。高速公路九龙坡段通车里程24.7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