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重庆市北碚区统计局

重庆市北碚区统计局

二00六年二月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北碚,紧紧围绕六大重点工作,大力实施“工业强区、科教兴区、旅游活区、生态靓区”以及城镇化和重点项目带动的“4+2”战略,坚持抓机遇求发展,抓重点求突破,抓落实求成效,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全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为“十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一、综合

经济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按经济普查结果测算)达到80.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总量在都市发达经济圈9区中居第八位,增幅比渝中区高0.5个百分点,位于第八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0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2.80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1.34亿元,增长10.6%。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来源于第二、三产业,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60.9%、36.4%,分别拉动全区经济增长0.3、7.1、4.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2%;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4年的8.0:52.1:39.8调整为7.4:53.4:39.2。按常住人口计算,2005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053元,比2004年增加1369元,按现行人民币汇率计算达到1495美元。

2005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总量仍不够大,发展速度仍不够快,财政实力仍不够强,招商引资缺乏让人振奋的大项目,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交通、能源“瓶颈”制约严重,就业矛盾依然突出。

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2005年我区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三补、一免”等惠农政策措施,大力推广稻田保护性耕作等7项技术,引进了34个粮食品种,优化了粮食品种结构。全区新增花卉苗木面积0.3万亩,新增水果基地0.3万亩,香料基地0.2万亩,国槐中药材基地0.2万亩,改良精养鱼基地0.1万亩。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0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7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0.98万吨,比上年下降4.0%。

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2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实现营业收入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增长85.9%;实现税金4亿元,增长3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全区认真贯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6.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6%,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

2005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6个,完成工业增加值34.78亿元,同比增长58.3%,增速居都市圈首位,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2.79亿元,增长134.5%,重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32.9%。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99亿元,比上年增长76.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5.15亿元,比上年增长52.2%,完成新产品产值56.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9.8%,新产品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8.8%。实现出****货值7.06亿元,比上年增长29%。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8.7%。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14.41亿元,增长59.4%,利润总额6.02亿元,为1998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比上年增长160.7%,实现利税10.34亿元,增长86.1%,企业亏损面为3.6%,比上年下降14.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5.3%,比上年提高45.3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5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9.9%。年末二级以上建筑企业19家,完成总产值18.34亿元,同比增长43.2%。

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2005年,我区新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嘉陵风情步行街、科技一条街改造正式启动,完成了缙云大道右幅跨线桥建设及入口处道路扩宽工程和碚南大道延伸段工程,建成市政道路13.7公里,铺设管网设施38.6公里。新增公共绿地6.8万平方米,居住区绿地16.72万平方米,单位绿地3.4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加0.48%,达42.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0.28平方米,达11.78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新增城市人口1.75万人,城镇化率达65.7%,比上年增长2.1个百分点;新增人行道2.29公里,新增路灯307盏,城镇日供水能力达15.0万立方米,年末供水管道长度为504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万立方米,年末排水管道长度80.92公里;新建公厕1座,翻修垃圾站1座。2005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38平方米。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大力推动蓝天行动、碧水行动、绿地行动、宁静行动,深入推进净空工程,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高于95%,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2%和93%;大气、水体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Ⅱ级空气质量天数达到304天,比上年增加9天,居主城区首位,成功创建全国环境模范城市。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作为我区“重点工作突破年”,全面启动了六大园区工作,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4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35.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1%,跨区投资1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6%,房地产开发投资13.16亿元,增长15.2%。工业投资成为新亮点。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27%。

全年竣工商品房面积70.93万平方米,增长97.5%,销售商品房面积77.9万平方米,增长22.1%,商品房销售额16.25亿元,增长124.1%。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我区六大重点工作全面启动,7家企业落户同兴工业园区,重庆商社集团入驻生态农业示范区,大学科技园土地整治和碚青路截弯取直基本完工,绕城高速、中环线蔡家段、草街航电枢杻工程动工,碚东大桥、北华路进展顺利,电力、邮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交通投资6.55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