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2005年全区交通道路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快,渝合高速缙云立交、东阳立交建成通车,北华路、碚东大桥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新、改建各类公路74.8公里,年末全区公路里程达1076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928万吨,比上年增长3.8%,货物周转量53029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7%,完成客运量1891万人,比上年增长9.8%,旅客周转量4048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5%。。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981万元,比上年增长26.0%。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21万户,年末用户达到17.07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9万户,年末达30.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70.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0.1部/百人。信息网络持续发展,2005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1275户,窄带接入用户1732户。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2005年我区消费品市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在新“重百”、“国美”连锁商场等重点商贸企业的拉动下,抓住节假日集中消费商机,依靠名品名店信誉,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促进全区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为2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7.7%,餐饮业为3.56亿元,增长16.6%,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4%。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90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出口6073万美元,增长38.6%,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类占59%,光学电子占10%,医药化工占13%,农产品占12%。年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87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为8个,比上年增加1个。 利用外资同比下降。全年新签合同外资项目2个,合同外资金额63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5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0.1%。。 利用内资高速增长。2005年我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5个招商集团共引进项目265个,协议引资23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7.67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内资项目156个,其中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3个,实际利用内资达9.61亿元,同比增长259.3%,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为9.14亿元,同比增长277.5%。 旅游业稳定发展。2005年全区旅游业在第三届“花博会”的带动下,继续完善各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改善旅游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全年共接待旅客3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5%,实现旅游直接收入8.38亿元,比上年增长79.1%。 九、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08亿元,比上年增长51%,是直辖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为2.92亿元,增长45.9%,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6.88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全年完成地区税收8.14亿元,增长26.3%,其中区级税收1.76亿元,增长34.7%。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2005年末全区银行存款余额为112.93亿元,比年初增长12.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1.19亿元,增长8.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1.37亿元,比年初增长14.5%。银行贷款余额为56.76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25.23亿元,下降8.4%;中、长期贷款为23.95亿元,增长27.0%。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2005年全区实现保费收入19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财产保险收入4313万元,下降20.5%,人寿保险收入15103万元,增长10.5%。全年保险赔付额为5068万元,比上年下降11.9%,其中财产保险赔付3243万元,下降8.3%,人寿保险赔付1825万元,下降17.6%。年末保险机构为7个。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5年全区继续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全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科研机构17所,重点学科37个。全区实施国家级科研项目53项,市级项目115项,市级科技成果登记35项,区级科技成果登记28项。专利获权与受理16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和受理32件,占专利总数的20%;实用新型专利获权49件,占专利总数的30.6%;外观设计专利获权79件,占专利总数的49.3%。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达44个,民营科技企业48个。2005年共签定技术合同12项,技术合同金额1155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领域迈进,新课程改革工作已走在全国的前列,教育教学质量再创佳绩。2005年末全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3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29万人,比上年下降12.2%,招收研究生3604人,增长100.3%,年末全区本、专科在校学生达4万人,比上年下降8.7%,研究生8791人,增长115.2%;普通中专2所,年末在校学生4370人;全区拥有普通中学25所,招生12221人,年末在校学生3.33万人;小学校102所,在校学生3.3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为100%,高考本三上线率60.58%,专、本科上线率连续6年居重庆市主城区领先水平。 十一、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业持续稳定发展。2005年全区文艺创作质量显著提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05年我区创作文艺作品24个,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5个。先后组织举办了元旦、春节文化活动演出、迎春民间艺术表演、首届重庆摄影艺术节等共计20余场,文化广场演出98场。全年新安装有线电视用户1848户,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9.43万户,全区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通社率达90%,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节目套数增加36套,数字电视已于2005年12月正式开播。2005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17个,拥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达82.6万册。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05年我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不断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药品“两网”建设成效明显。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甲”保健院,市九院综合住院大楼、区中医院城南门诊大楼投入使用。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36个,床位2487张,其中医院16个,床位1683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61人,其中执业医师855人,全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全区继续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北碚体育场主体工程完工,青少年活动中心竣工。全区体育人口达28万人,全年共举办区级比赛41次,参赛1.2万人次。我区运动员参加市以上比赛获团体冠军3个,金牌10枚、银牌20枚,铜牌18枚,获一级运动员称号的2人,二级运动员称号的43人,向专业队输送了3人,向体育院校输送1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