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太仓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苏州市太仓市统计局

太仓市统计局

2008年4月21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主题,务实拼搏,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现价2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65.51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57.96亿元,增长2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590元。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3.8:60.3:35.9。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完成财政收入80.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5%上升到8.5%,提高了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4.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2%。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财政收支情况

指    标 单位 2007年 比上年+、-%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40.27 18.5

第一产业 亿元 16.80 4.5

第二产业 亿元 265.51 17.3

第三产业 亿元 157.96 22.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70590 9.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37.26 35.1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 34.91 35.2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0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农业产值12.11亿元,同比下降8.7%;畜牧业产值8.74亿元,同比增长43.5%;渔业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0.7%。全年粮、棉、油种植面积分别为31.14、0.60和3.49千公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63.2:36.8。全年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总产量分别达到175965吨、684吨和8471吨。

2007年种植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吨) 产品名称 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吨)

粮食作物 31.14 175965 糖料 0.06 2513

棉花 0.60 684   #甘蔗 0.06 2513

油料作物 3.49 8471 药材类 0.01 -

#花生 0.24 828 蔬菜 11.50 346095

油菜籽 3.22 7583 瓜果 0.88 26565

芝麻 0.03 60 其他 1.58 -

全市生猪存栏13.4万头,出栏21.4万头;家禽存栏460.8万羽,出栏2216.1万羽;水产品产量3.19万吨,其中海水产品1.51万吨,淡水产品1.68万吨。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251台,小型手扶拖拉机300台。水稻机械化播栽达到0.67千公顷;三麦、水稻机收面积分别达到了11.7和15.6千公顷。农村用电量33.0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0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8.82亿元,增长18.7%,占全部工业份额由上年的77.4%上升到78.0%,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4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规模以上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1.80亿元,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3.8%;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2.47亿元,增长18.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5.2%。

工业经济效益良好。全年实现利税总额83.24亿元、利润总额49.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和1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为64.43亿元和40.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2.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5.9%。

规模以上企业实力增强。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069家,较上年净增185家。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企业16家,其中超20亿元企业7家、30亿元企业3家。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8.83亿元,同比增长45.8%,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7.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5.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国家重点新产品2只。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施工产值25.89亿元,比上年增长71.2%。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增长74.4%;房屋竣工面积110万平方米,增长10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115.08亿元,比上年下降13.3%;服务业完成投资101.98亿元,比上年增长5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33.6%上升到45.5%,提高了11.9个百分点。按地区分组看,城镇投资完成16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村投资完成6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房地产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6%。商品房销售面积72.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住宅实现销售53.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商品房实现销售额3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住宅实现销售额21.16亿元,比上年增长8.8%。

五、金融、证券、保险业

贯彻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4.82亿元,比年初增加49.90亿元,增长15.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5.79亿元,比年初增加51.02亿元,增长19.3%;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60.30亿元,比年初增加8.61亿元,增长5.7%。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9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现金支出112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27.80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1.16亿元。

外汇存款余额为17469万美元,比年初减少469万美元,下降2.6%,其中外汇储蓄存款余额2736万美元,比年初减少905万美元,下降24.9%。外汇贷款余额为25191万美元,比年初增加12544万美元,增长99.2%。

股票市场活跃。全市证券开户数13596户,股票成交金额585.37亿元,比上年增长5.1倍。

保险事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市新增保险机构4家,年末保险机构总数24家,实现保费收入64829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财产险收入24221万元,比上年增长25.3%;人寿险保费收入40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已决赔款及给付10873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9630万元,人寿险赔付12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