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苏州市吴江市统计局

2004年,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坚定“两个率先”目标不动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形势变化,继续推进实施“四大战略”,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战胜禽流感疫情,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据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1亿元,按现行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经济增长速度创九年来最高。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742元,比上年增长20.2%,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520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2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4.35:62.69:32.96。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51.17亿元,比上年增长55.6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34.69%,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05%,比上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在2004年全国百强县(市)评比中位列第九位,比上年又上升1位。

二、农林牧渔业

全市大力实施农业增效、农村改革、农民就业、农民创业增收、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六大工程”,完善构建创业有门道、就业有渠道、生病有医保、失地有保障、贫困有补助、养老有保险等“六有体系”,努力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全面落实对农业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全市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资金1082.4万元,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7亿元,比上年增长7.3%。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为40.2:59.8。农业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地4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0只,绿色农产品42只,被列为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农业利用外资成效明显,全年利用外资项目15只,合同外资5816.5万美元。农村十件实事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7.28万千瓦,拥有各类大中型农用拖拉机340台。全年完成水利工程总投资6220万元,全市防汛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产业集群发展优势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丝绸纺织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131家,比上年增加67家,超10亿元企业16家,比上年增加6家。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实现零的突破,“茶花”牌真丝绸获中国名牌产品,“亨通光电”、“永鼎”获中国弛名商标称号,开创了我市名牌产品发展的新局面。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完成工业增加值191.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7.7亿元,比上年增长32.6%,个体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54.3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实现工业增加值160.9亿元,利润总额19.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89%和41.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4.55%,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迅猛增长,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达68.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1%。

全市建筑行业保持稳定发展,不断规范建筑市场、强化行业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有资质建筑施工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实现增加值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年施工房屋建筑面积509.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8%;房屋竣工面积329.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2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08.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5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2004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7%,其中,工业企业完成投资额135.17亿元,比上年增长8.36%;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投资额104.15亿元,占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4.8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达1207个(不含房地产和私人建房),计划总投资317.82亿元,其中个体私营项目940个,占总量的77.88%。本年新开工项目780个,上年结转项目427个,年末已竣工投产项目936个。实现新增固定资产159.1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98.88%。

房地产开发延续上年的惯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呈现产销两旺态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34%,累计施工面积267.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71%,商品房销售面积57.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21%,销售金额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67.44%。全年商品房平均售价为2277元/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社会综合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机动车18.27万辆,比上年净增24406辆,增长15.4%,其中各类汽车29667辆,私人汽车21200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29.9%。交通部门全年完成客运量1177.11万人,客运周转量55553.72万人公里。全年新增公共停车位500多个,新增出租车104辆,农村19条线路47辆中巴车实现公交化运营。

邮政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电讯业务总量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4%。全年发送函件371.17万件,特快专递31.04万件,报刊2019.18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1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6%。年末市话和农话用户46.36万户,比上年增加11.29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145375户,比上年增加64645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58万户,比上年增长16%。新增电讯宽带用户1.8万户,“中国吴江”被评为全国县级市优秀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挂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