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苏州市吴江市统计局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77509人,比上年增加5323人,其中,男性人口386651人,女性人口39085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7%和50.3%。全市非农业居民244698人,全年出生5451人,出生率为7.0‰;死亡5519人,死亡率为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吴江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9.8%。全市登记外来人口35.32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157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国有单位职工32405元,比上年增长21.5%;集体单位职工20342元,比上年增长8.7%,其他单位职工12306元,比上年增长16.1%。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651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8元,比上年增长14.45%。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7平方米。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4%和44.1%。

十三、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面实施,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参加失业保险年末职工人数为14.8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年末职工人数为33.7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年末职工人数为20.8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年末职工人数分别为14.42万人和11.83万人。制定实施“土地换保障”及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市镇两级财政2004年安排补贴资金1.2亿元,使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农民“失地有保、征地必保、人人参保”的目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309人,比上年增加1986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1525人和7784人,全年累计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902.7万元。年末全市各级民间职业介绍机构32个,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13个。全年新增劳动就业岗位6.2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9万人,安置城镇职工再就业1245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340万元,接收社会捐赠款54.09万元。

200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增长质量和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技术结构还不够优,规模科技型民营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待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城市功能品位建设和服务业做大做强有待加快推进;富民步伐还不够快,群众自主创业门路和增收致富渠道有待继续拓宽;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矛盾仍比较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得到解决,确保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注:1、部分指标需经上级统计部门最终核定。

2、各项人均指标按户籍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