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物价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4%,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为99.6%,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0.2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开放型经济作为全市的“导向经济”、“灵魂经济”,又有了新的跨越式的发展。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86%,其中出口16.54亿美元,进口19.5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51%和129.76%。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8.37%,比上年提高28.17个百分点。在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为1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9%,高创电子、华宇电脑分别以3.4亿美元、2.7亿美元跻身2002年度江苏省出口额2亿美元以上大型企业的第八位和第九位。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拓展引进外资方式,吸收外资大幅增长。全年新批“三资”项目249项,增资67项,新增合同外资16.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4%;注册外资7.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27%;实际到帐外资4.15亿美元,增长95.88%。新批项目中投资超千万美元的21项,合同外资3.31亿美元。至年末,全市累计注册外资19.47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4.9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7家在吴江投资。吴江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电子信息制造基地,经海关总署批准设立全国首家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开始向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迈进。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62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35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8.27%和410.41%。年末在外劳务人员486人。 八、金融保险和旅游业 金融部门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抓住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大力增加信贷的有效投入,金融运行出现强劲增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8.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1.8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7.81和38.72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774.95亿元,现金支出849.34亿元,现金净投放74.39亿元。商业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险费收入3.98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42.07亿元。 旅游业以同里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机遇,充分挖掘旅游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市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接待中外游客22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2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8.1%和20%。 九、科技和教育事业 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获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0项,其中工业91项,农业89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全市拥有民营科技企业62家,其中有4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1家企业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共有61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继续提高。 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通过了省级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验收,被国家教委确定为10个素质教育实验县(市)之一。全市小学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9.95%、99.11%;初中升高中比例为96.46%;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4.7%。南京邮电学院吴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建设。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新品不断,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水平进一步提高。市、镇两级图书馆藏书量达到63.8万册,在全国率先实现镇镇建成万册图书室,市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广播电视事业又有新发展,有线电视光缆18个镇实现全市联网,成为全省第三个有线电视联网市。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进一步加强。 医疗卫生条件又有新的改善,市一、二、三院得到改造,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进一步巩固,同里镇通过国家卫生镇验收。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6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27人,床位数1822张。体育事业有新发展,市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成功承办了省运会体操竞赛项目。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得到全社会重视,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6.94万人,比上年减少897人;其中:非农业居民22.33万人,全年出生4791人,出生率为6.22‰;死亡5622人,死亡率为7.3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06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6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0元。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13.12亿元,比年初增加21.60亿元,人均储蓄达1.47万元。劳动就业情况良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面实施,覆盖面不断扩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抗击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规模企业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还较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服务业的培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等。对此,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