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太仓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苏州市太仓市统计局

太仓市统计局

2006年4月21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强市、接轨上海战略,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良好,较好地完成了“十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率先实现了省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指标,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合

国民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经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现价1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178.22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7亿元,增长17.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4679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5.0:60.4:34.6。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完成财政收入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9%上升到6.4%,提高了1.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24亿元,比上年增长44.9%。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财政收支情况表见附表。

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12.00亿元,同比下降2.3%;畜牧业产值6.07亿元,同比增长2.2%;渔业产值6.03亿元,同比增长6.0%。全年粮、棉、油种植面积分别为30.78、0.76和4.62千公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59.4:40.6。全年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总产量分别达到189483吨、776吨和10006吨。2005年种植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表见附表。

全年生猪出栏20.21万头,家禽出栏2200万羽;水产品产量3.59万吨,其中海水产品1.89万吨,淡水产品1.70万吨。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0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11台,小型手扶拖拉机588台,农用运输车727辆。水稻机械化播栽达到3.3千公顷;三麦、水稻机收面积分别达到了11.3和14.2公顷。农村用电量23.3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5%。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防汛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工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资本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9.66亿元,增长35.0%,占全部工业份额由上年的63.9%上升到73.4%,上升了9.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外资及港澳台完成工业总产值299.72亿元,增长32.9%,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60.0%;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3.8亿元,增长41.4%,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4.8%;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98.5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6.2%,比上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利税总额61.08亿元、利润总额31.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和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为36.07亿元和20.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13.4%。2005年工业生产情况表见附表。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健康的增长态势。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城镇投资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首次突破1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8.6%,比上年增长21.1%。完成工业性投资119.77亿元,增长31.6%。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8.3亿元,同比增长48.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6%,比去上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3.78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3.9%,比上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279.9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9.5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98.4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4.99亿元。

金融业

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7.59亿元,比年初增加49.19亿元,增长21.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5.18亿元,比年初增加18.80亿元,增长9.6%;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32.48亿元,比年初增加17.54亿元,增长15.3%。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现金支出87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5.88亿元,比上年少投放5.14亿元。

外汇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2亿美元和1.65亿美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7.8%和74.8%,外汇储蓄存款余额0.37亿美元,比年初减少920万美元,下降19.8%。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6.57亿元;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共有汽车3.13万辆,其中,客车2.42万辆,比上年增长33.6%,私牌汽车2.21万辆,比上年增长28.8%。全社会公路货运量明显增加,全年完成730万吨,比上年增长31.5%。2005年全社会货运量情况表见附表。

邮政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467万元。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函件145.2万件,特快专递23.4万件,报纸1585万份,杂志56万份。通信行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3.3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2.9万户和39万户。

旅游业

全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以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为中心,围绕旅游招商和景点开发,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旅游业健康发展,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级验收,高分入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郑和航海节、第三届“江、河、海”三鲜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积极参加苏州市局组织的赴桂林国内旅游交易会、苏州国际旅游节、新加坡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2005年,我市喜获苏州优秀旅游城市特别奖和苏州旅游最佳节庆奖(郑和航海节)两项大奖。全年旅游接待海内外游客98.48万人,比上年增长5%,其中景点接待16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客房入住率达64.2%,全社会旅游总收入9.22亿元,同比增长18%,星级饭店营业收入9833万元,同比增长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