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苏州市吴江市统计局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保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划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01年,全市经济在高平台、高速度的轨道上运行,经济总量上了新水平。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6.41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7.1:55.3:37.6。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37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100美元。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5.29亿元,比上年净增4.63亿元,增长43.4%,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之最。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一年中调减粮食种植面积6万多亩,发展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殖面积的比例更加合理。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产业经营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得到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8亿元,增加值14.41亿元。

主要农林牧渔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21.69万吨,下降19.0%,油料总产量28166吨,下降35.5%(主要是种植面积减少);蚕茧总产量6730吨,增长5.6%;水果总产量24424吨,增长109.4%;禽蛋总产量8986吨,下降4.1%;水产品总产量75157吨,增长6.4%;猪肉24533吨,下降6.5%。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加固加高堤防519.4公里。土方354.7万立方米,防汛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1.8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8%,拥有各类大中型农用拖拉机591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努力克服国际市场突变,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强化企业管理,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稳定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完成工业增加值102.38亿元;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0.53亿元,利税总额17.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和23.1%。全年工业用电量26.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0.6%。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丝绸纺织、电缆光缆、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产销都保持全面增长,产品档次、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纱3236吨,下降34.6%;丝1656吨,增长12.4%;丝织品21.74亿米,增长65.6%;服装8142万件,下降23.5%;通信电缆2573万对公里,下降12.3%;通讯光缆254万芯公里,增长87.3%;涤纶切片42万吨,增长142.5%;合成纤维16.5万吨,增长13.2%;显示器140万台,增长27.3%;电脑主机53万台,增长26.2%。

民资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一年中,新登记私营企业2135户,新增注册资本17.55亿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404户,新增注册资本2.1亿元。私营企业竞争能力逐步提高,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提高。

全市建筑行业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增加值10.17亿元。全年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27.3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5%;房屋竣工面积91.6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29.2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拉动经济增长明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3355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全民单位固定资产投资75248万元,增长7.2%;城镇集体单位投资7896万元,下降59.8%;其他经济50000万元,下降14.5%;房地产开发投资35598万元,增长18.4%;农村集体投资105615元,下降13.9%;私营经济投资354443万元,增长57.9%;城乡私人投资65474万元,下降9.5%。

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苏嘉杭高速公路已进入路面施工,205省道吴江段改造全线完成,改建市镇公路28.8公里,220千伏慈云变和110千伏吴江运东变、盛泽舜湖变等输变电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运东区污水处理厂、云龙大桥、太浦河庙港大桥正在实施中。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运输企业改制顺利完成,个体运输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8.12亿元。交通部门全年完成客运量244.8万人,客运周转量11685万人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92.5万吨。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2.83亿元,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45亿元,增长14.7%。公用通信能力提高。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6.1万门,年末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7.6万门。年末全市电话用户已达25.4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3部。建成了吴江宽带IP城域网,ADSL方式接入已实现城乡覆盖。宽带用户达769户。

六、国内商业和市场物价

全市商业企业面对消费品市场需求相对不足、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考验,以品牌拓展市场,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努力促进市场销售,实现了销售的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3671万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35164万元,增长122.1%;其他行业零售额34555万元,下降14.1%。市场建设稳步推进,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97个,年交易额182亿元,其中东方丝绸市场成交额达到138亿元。

市场物价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5%,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为99.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积极实施外贸出口产品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克服国际市场不利因素,大力拓展新的出口增长点。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出口7.40亿美元,进口8.5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5%和37.3%。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0.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三资”企业成为进出口主力,2家外资企业首次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企业五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