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拓展引进外资方式,实际到帐外资显著增长。全年新批“三资”项目127项,增资33项,新增合同外资7.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0%;实际到帐外资2.10亿美元,增长35.5%。新批项目中投资超千万美元的20项,合同外资4.18亿美元。海关直通式监管点和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建成运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放功能更加完善。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稳步发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695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6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9%和48.7%。年末在境外劳务人员330人。 八、金融保险和旅游业 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努力清理压缩不良资产,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0.9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3.0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4.58和8.05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644.6l亿元,现金支出711.02亿元,现金净投放66.41亿元。商业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险费收入2.43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57.73亿元。 旅游业进一步营造大旅游格局,丰富旅游服务内涵,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亿元,接待中外游客190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和15.2%。 九、科技和教育事业 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认真组织火炬、星火、技术攻关计划和新产品试制计划,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汁划项目164项,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奖16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共有6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继续提高。 继续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小学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99.9%、99.5%、99.5%。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技工培训和特殊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艺创作繁荣。举办了首届社区文化活动周。文化馆创作作品31件,其中10件参加苏州市级比赛,8件作品获三等奖。广播电视事业有新发展,有线电视业务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市一院住院大楼和辅助用房投入使用,市二院医疗综合大楼已完成大部分土建工程,市三院门诊大楼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年末拥有各类医疗机构10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52人,床位数1825张。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顺利通过。群众体育活动有了新的发展,新建全民健身工程4个,全民健身点5个。全市已有71人作为十五届省运动会的备战选手。全年销售电脑体育彩票1700万元。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稳步提高,被评为省计划生育示范县(市)。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7.03万人,比上年减少1502人;其中:非农业居民21.64万人;全年出生4705人,出生率为6.1%。;死亡5332人,死亡率为6.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2‰。 城乡居民生活水于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人为5648元;城镇在职职工平均工资10730元。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91.52亿元,比年初增加13.54亿元。劳动就业情况良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困难企业职工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产业和企业规模、品牌优势有待培育和发挥;服务业整体水平不够高;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绿化、环境和交通建设等需要继续加大力度;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对此,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