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太仓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太仓市统计局 2005年2月20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太仓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以港强市”、“接轨上海”两篇文章,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48.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815元(折合约6623美元),比上年增加8172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7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50.17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83.48亿元,增长14.4%。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6.6:58.5:34.9调整为5.9:60.5:33.6。 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1.76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2%上升到4.9%,提高了0.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4.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完成工业投资104.82亿元,增长23.2%;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价格 市场价格略有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4.7%,居住类价格上升6.1%,而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6.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5.0%,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9%,衣着价格下降3.6%,烟酒价格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 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7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9%;畜牧业产值5.94亿元,增长16.5%;渔业产值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粮、棉、油种植面积分别为2.98、0.09和0.47万公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5.8:4.2。全年粮食总产量20.47万吨,比上年增长7.0%;棉花总产量0.11万吨,比上年增长3.6%;油料产量1.04万吨,比上年增长51.6%。农副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扩大生产。全年水产品产量3.81万吨,比上年略减;生猪出栏22.89万头,比上年增长7.8%。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6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24台,小型手扶拖拉机617台,农用运输车722辆。农村用电量19.0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0%。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防汛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械化播栽达到4000公顷,三麦、水稻机收割率分别达到了98%和80%以上。 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业生态保护受到广泛重视。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实行有效控制。全年新增耕地面积39.07公顷,年末耕地面积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3.77%。 工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54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6.52亿元,增长32.0%,占全部工业份额由上年的58.5%上升到63.9%,上升了5.4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06.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41.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0%。产品销售率达98.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2.6%。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9.96亿元和利润总额27.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6%和3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为30.82亿元和19.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和15.3%。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7.66亿元,比年初增加41.09亿元,增长22.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6.43亿元,比年初增加49.22亿元,增长32.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37.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5%,现金支出758.47亿元,比上年增长39%,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21.0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14.94亿元,比年初增加17.5亿元,增长18.0%。外汇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34亿美元和0.9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1.4%和14.8%。保险业收入稳步增长。全年保费收入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国内商业 商业企业不断加快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商业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日趋明显,轿车、家居类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城区零售额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村零售额2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3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餐饮业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沿江高速公路、太蓬公路已建成通车,苏昆太高速公路、锡太一级公路、339省道复线工程按期推进。全市机动车辆猛增,社会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年末汽车2.57万辆,其中,客车1.81万辆,货车0.7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16.0%。私牌汽车1.72万辆,新增4603辆,比上年增长36.7%。 邮政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096万元。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函件252万件,特快专递19.5万件,报纸1550万份,杂志54万份。通信行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2.8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25.81万户和38.58万户。 旅游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启动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以“城市升值、产业升级、人气升高”为目标,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郑和航海节(郑和主题一日游活动)、第二届“江河海”三鲜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积极参加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杭州国内旅游交易会、苏州国际丝绸节和上海旅游节等活动,整体推介太仓旅游。全年旅游接待人数94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海外旅游接待人数5700人,比上年增长1%。全社会旅游总收入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海外旅游收入3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商品创汇77万美元,占海外旅游收入比重为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