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太仓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苏州市太仓市统计局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企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完成了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社会事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改革全面展开。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新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3家。完成了新一轮行政村调整撤并工作,全市行政村由原来的217个调整至126个。

社会保障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市13.63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净增职工养老保险2.3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为98%,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为94%。15.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其中净增医疗保险2.7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为9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为95.02%。农村大病风险保障参保率提高到95.0%。新增失业保险2.19万人,城镇失业保险城镇覆盖面为98.5%。

对内开放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倍增计划”加紧实施,全年新增私营企业959家、个体工商户5938户。进一步加强“接轨上海”和对浙江温州等地民资的招商为重点不断扩大开发,有力地激活了本地民间投资。新引进外来资本总量与规模均取得了飞跃。引进太仓以外项目168只,总投资达137.29亿元,增长34.8%,注册资金27.07亿元,增长126.2%,实际到帐97.92亿元,增长48.2%;投资总额超千万元项目有79只,占47.0%,超亿元项目17只,占10.1%。

对外开发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出口总额14.65亿美元,增长25.3%。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引资质量。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61家,完成注册外资9.3亿美元,已验资实际利用外资1.84亿美元(老口径实际利用外资7.23亿美元)。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完成了南郊新城的规划设计。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建设,新增林地、绿地833公顷。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工作继续推进,建成了市社区服务中心。城乡环境不断优化,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顺利通过了全国生态示范区验收和国家卫生城市复查。环境质量综合指数77.6分。城市化水平达55.7%。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1.2%。

四、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新认定苏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新认定苏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1只,其中省级6只。全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6只,其中国家级5只,省级6只。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0.81%。

教育

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5所农村中小学的调整撤并工作,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并向全省招收首届学生。拥有省现代化示范初中11所,省实验小学3所,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8所。至年末,全市共有小学25所,在校学生2.76万人,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2.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0.8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0.34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5%,本科上线率为63.02%,本科录取率为46.63%,均居苏州市前列。考取大专院校和中专学校均为0.21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2.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9.73%。

文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取得新成就。至年末,全市有文化图书艺术馆(站)11个,专业艺术团体2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节目2套,广播平均每天播出14:45小时,电视平均每周播出115:30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继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郑和航海节”,与凤凰卫视联合推出了“凤凰号下西洋”电视行动。进一步整合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新增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0270户。

卫生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继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改善就诊环境,方便市民就医。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加强,被命名为全国牙防工作和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创建健康城市工作继续推进。民营康复医院、女子医院开业运作。社区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全市已发证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32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79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93.88%。

体育

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我市成功举办了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首届步步高全国女子排球大奖赛、第四届亚排联东区排球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在参加全国老年太极拳比赛中,取得了扬式40式第二名。在江苏省太极拳(剑)、木兰拳比赛中,分别获得单项1金4银1铜和4金5银8铜,2项特别优秀奖,二项表演一等奖。

五、人民生活

人口和就业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4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61‰,死亡率为8.02‰,自然增长率为-1.41‰;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5.82万人,非农业人口19.64万人。暂住人口19.49万人,比上年增长26.3%。

继续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大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开拓新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积极化解就业压力。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087名、失地农民6999名,提供就业岗位34993个。新增就业18039人,其中帮助3319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人民生活

加快推进富民工程,城乡居民的生产性、资产性、工资性、政策性和经营性等收入不断增长。据城乡居民住户抽样调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8元(我市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10元,比上年增长12.3%。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32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88元,比上年增长18.5%。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6%,农村居民为35%。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24%,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3.6%。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至年末,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214台、家用空调180台、影碟机42台、移动电话170部、普通电话148部、照相机66架、家用电脑62台、热水器94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57台、轻骑和摩托车156辆、洗衣机95台、热水器78台、移动电话147部、普通电话91部、影碟机13台、家用空调79台、家用电脑9台。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61.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