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太仓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太仓市统计局 2007年4月23日 2006年是我市“十一五”发展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发展、富民、创新主旋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良好,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6.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0%(现价2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23.05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127.95亿元,增长2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978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4.3:60.8:34.9。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完成财政收入60.99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59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4%上升到7.5%,提高了1.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13.26亿元,同比增长1.1%;畜牧业产值6.09亿元,同比增长0.3%;渔业产值6.1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粮、棉、油种植面积分别为31.11、0.62和4.08千公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60.9:39.1。全年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总产量分别达到212855吨、791吨和9682吨。 全年生猪存栏12.2万头,出栏18.7万头;家禽存栏506万羽,出栏1771万羽;水产品产量3.05万吨,其中海水产品1.21万吨,淡水产品1.84万吨。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2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301台,小型手扶拖拉机312台。水稻机械化播栽达到3.33千公顷;三麦、水稻机收面积分别达到了15.1和16.1千公顷。农村用电量27.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0%。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防汛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6.83亿元,增长34.9%,占全部工业份额由上年的73.4%上升到77.4%,上升了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外资及港澳台完成工业总产值376.96亿元,增长25.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4.1%;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7.65亿元,增长3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4.1%。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63.80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93.67亿元,比上年增长34.3%。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年实现利税总额76.43亿元、利润总额45.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8%和4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为56.13亿元和36.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3%和59.0%。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4.8%,比上年提高了28.6个百分点。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施工产值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4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2.6%,同比下降了2.6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完成54.76亿元,同比增长29.0%。完成工业性投资132.70亿元,同比增长10.8%。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较去年有所减弱,全年完成投资20.96亿元,同比下降2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5.98亿元,同比下降32.8%,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2%,同比下降了7.7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274.8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4.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1.4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4.65亿元。 金融业 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4.93亿元,比年初增加47.34亿元,增长17.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4.77亿元,比年初增加49.59亿元,增长23.0%;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51.69亿元,比年初增加19.21亿元,增长14.5%。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6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现金支出97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6.64亿元,比上年多投放0.76亿元。 外汇存款余额为17938万美元,比年初增加741万美元,增长4.3%,其中外汇储蓄存款余额为3640万美元,比年初减少77万美元,下降2.1%。外汇贷款余额为12648万美元,比年初减少3871万美元,下降23.4%。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快速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8.93亿元;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共有汽车37872辆,其中,客车31325辆,比上年增长29.3%,私牌汽车27844辆,比上年增长26.1%。全社会公路货运量明显增加,全年完成848万吨,比上年增长16.2%。 邮政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6280万元。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函件159万件,特快专递34万件,报纸1764万份,杂志58万份。电信行业保持稳步发展,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4.2万门,电信业务总量61540万元,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3.9万户和42.5万户。 旅游业 全市依托人文优势和农业生态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更新理念,努力创新,主动接轨上海,把太仓旅游业向科学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树立窗口良好形象,促进太仓旅游事业健康快速成长,适时地开展各类美食活动,重点办好江海河三鲜美食节,扩大对外影响,初步形成了“江海河三鲜”特色饮食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产品;积极参加市旅游局会同餐饮协会组织的赴广州、深圳、珠海三地的考察小组重点考察了餐饮特色街和宾馆餐饮业的发展;并组织全市25家旅游景点、星级饭店和国内旅行社参加了2006年上海旅游交易会,借助国际旅交会这个最高级别的国际性旅游宣传平台,推介太仓旅游产品,扩大太仓对外知名度。2006年,我市艳阳农庄通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