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太仓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了娄东画派300年和吴晓邦百年华诞纪念等活动,江南丝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沙溪镇被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群众舞蹈培训基地”。张溥故居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并与元代古桥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文化百村行”活动覆盖全市各村。《太仓市志》续编工作正式启动。至年末,全市有文化图书艺术馆(站)11个,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2套,全年电视节目播出5900:50时:分,广播电视人口的覆盖率达100%。有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快速推进,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4359户,行政入户率达81%。 卫生事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紧紧围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和谐太仓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就诊环境,方便市民就医,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和应急预案。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4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16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9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7.6%。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市急救中心和血站建成启用,医疗救治体系更加完善,接受了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市评估验收,至年末,我市已建成公共医疗卫生机构2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71所,民营医疗卫生机构19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急诊接诊率达60.6%。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水平,通过了省农村改厕先进市的考核验收,全市完成了市急救中心和血站的建设,全市所有镇都达到江苏省卫生镇,其中三个镇达到了国家卫生镇,建成省级卫生村76个,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6%。 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省率先达标,建成国民体质监控中心、监测数据库和监测网络。承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桥牌比赛、第三届步步高杯全国男排大奖赛、步步高全国女排联赛南部队主场赛事、美国东西部职业明星男篮邀请赛和全球通杯高尔夫球精英赛等重大赛事。实现体育彩票销售收入1831万元,同比增长75.1%。周春花获得少年甲组赛艇女子轻量级2000米和4000米单人双桨两个项目的金牌,沈立获得少年甲组男子54公斤级跆拳道冠军,陶佳获得少年甲组女子撑杆跳冠军,宣英杰获得少年甲组男子标枪冠军,张晓一以8.17米的成绩获得全国市内竞标赛重庆站跳远冠军,打破亚洲青年男子跳远纪录。 人口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6.1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38‰,死亡率为7.78‰,自然增长率为-2.40‰;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6.13万人,非农业人口20.01人。常住人口58.92万人,城市化率55.65%(按常住人口计算)。加强了人口与计划生育规范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成为省“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市,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中国项目办事处落户太仓。 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改进。2006年,培训各类人员30000人,其中:再就业培训3000人,被征地农民10000人,外来务工人员7000人,其他人员10000人;公共职业机构组织进场招聘单位2800个,提供就业岗位43000个,安置就业25000人,其中:再就业6000人,被征地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人,外来务工人员1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7%以内;城保、农保、医保应参保人员参保覆盖率均保持在98%以上。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养老服务事业得到新发展,各镇社会福利院提档改造进展较快。 人民生活 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城乡就业工作的加强,消费环境的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据城乡居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5%和10.5%。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63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4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31.1%。食品消费结构继续优化,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0.8%,农村居民为34.3%。文教娱乐成为广大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城镇和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9.1%和19.5%。 我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200台、影碟机46台、电话331部、照相机59架、家用电脑76台、热水器105台。 我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89台、轻骑和摩托车160辆、热水器95台、移动电话204部、家用空调111台、家用电脑29台。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4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71.8平方米。 2006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集约发展水平还不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等。 说明: 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