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杭州市统计局

杭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 杭州市社会经济调查局(2010年2月1日)

杭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实现稳步回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加快推进,市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098.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34.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73.5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2%、6.8%和1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50.0∶46.3调整为3.7∶47.8∶48.5。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347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4924元,分别增长8.4%和9.1%,按国家公布的2009年平均汇率计算,分别达到9292美元和10968美元。

非公经济。初步测算,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4.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5%。2009年末,全市共有私营企业14.09万户,从业人员130.93万人;个体工商户28.46万户,从业人员59.78万人。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1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342.52亿元,增长12.1%;营业税176.45亿元,增长22.8%;企业所得税186.81亿元,下降8.3%;个人所得税80.27亿元,增长17.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9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支出108.35亿元,增长1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55亿元,增长20.4%;医疗卫生支出32.36亿元,增长24.7%;环境保护支出9.75亿元,增长30.3%。市本级预算内民生支出89.93亿元,增长20.5%,支出增量占新增财力的76.8%。

市场价格。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五升三降”格局(见下表)。

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8%。市区房屋销售价格平均上涨2.8%,其中新建房销售价格上涨2.0%,二手房销售价格上涨4.6%。12月,市区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1.5%。

劳动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3.52万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15.5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3.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上年的3.02%下降为2.99%。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8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83.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4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328.9万人,非农业人口354.48万人。按公安部门统计的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2%……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4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8595元,比上年增长11.2%,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支出比重)由上年的38.3%下降至37.5%。年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8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2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21.65辆、空调器203.87台、移动电话178.5部、家用计算机86.87台、微波炉74.62台、热水器94.95台。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22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9065元,增长7.3%。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5.9%下降至33.8%。年末人均居住面积达70.74平方米, 比上年末增加1.04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82台、电冰箱95台、空调器100台、热水器81台、微波炉23台、移动电话194部、家用计算机36台,生活用汽车12辆。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286.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3%。

社会保障。至2009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42.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15.6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74.1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99.2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98.31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24.13万人、13.27万人、28.33万人、17.57万人和23.72万人。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为960元。市区失业保险金标准为768元/月。

社会福利。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07所(不含社会办农村敬老院),床位20924张,收养人员13600人。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510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71242人。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为93.99%和99.60%。开展第九次“春风行动”,共募集社会帮扶资金4085.50万元。

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地铁一二期36个站点全部开工,20个站点完成主体施工。“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萧山机场公路改造、钱江通道及南接线(钱江大道)、杭新景高速公路延伸线(之江大桥)、庆春路过江隧道、杭长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申嘉湖杭高速建成。中山路综保工程顺利开街。市区完成47条河道综保工程。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试通水。

公用事业。全年累计投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448.7万千伏安,35千伏5.8万千伏安,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262.27千米。全市用电量达到459.7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9%,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6.4亿千瓦时,增长10.1%。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32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1万立方米。年末市区居民家庭天然气用户达到50.9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7.0%;城区新辟公交线路15条,更新公交车855辆,公交空调车比例达93%以上。新增停车泊位9704个,累计停车泊位数达60129个。至年末,市区免费单车布点2150个,投放自行车50000辆。富阳、临安与主城区实现了公交一体化。

环境保护。2009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上年分别减少3.0%;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4%和90%。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上年的83.2%提高到89.6%;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由上年的57.1%提高为60.7%。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27天,比上年增加26天。市区扩绿面积799公顷。至年末,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