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宁波市统计局

宁波市统计局(2010年2月1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围绕“标本兼治、保增促调”总要求,统筹推进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各项工作,带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应对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经济运行触底回升。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GDP 42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7.6、4.0、2.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增速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47.8亿元,增长5.4%,回落4.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2006.6亿元,增长4.1%,回落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83.0亿元,增长13.3%,上升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4:53.3:42.3,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739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833美元)。

三次产业构成

宁波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年全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33.4亿元,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432.8亿元,增长10.9%。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06.1亿元,增长15.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等分别支出76.6亿元、37.9亿元、77.1亿元、17.0亿元、30.6亿元、64.8亿元、35.5亿元和35.3亿元,分别增长6.8%、10.2%、14.9%、9.4%、5.3%、15.0%、16.3%和45.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走势

宁波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4.2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23.8%,创历史新高。全市财政社保补贴、用工补助资金支出4367.7万元,帮助1.4万名职工稳定了就业岗位;鼓励失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共有6.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9万人,5.1万人享受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向2820名困难人员发放再就业援助补贴476.4万元。组织2.7万名失业人员、8.7万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在60%以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

CPI、PPI回落,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4%,比上年下跌0.6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呈现“二升一平五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02.3%,依然是价格上涨的主力。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88.99%,比上年下降11.0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4.04%,下降5.96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高于购进价格指数5.05个百分点。市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3.4%,其中,新建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9%,新建住宅上涨5.7%,二手房价格上涨1.9%。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134.8亿元,增长4.5%;林业9.0亿元,增长10.5%;畜牧业46.9亿元,增长3.8%;渔业91.1亿元,增长2.4%;农林牧渔服务业4.5亿元,增长7.9%。肉类总产量增长2.5%,禽蛋和奶类总产量分别下降1.6%和7.3%;生猪存栏数94.7万头,增长18.1%。农作物播种面积32.2万公顷,下降2.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8万公顷,下降3.7%,粮食产量86.3万吨,下降2.4%,蔬菜播种面积8.7万公顷,下降3.0%。大小麦面积增长56.6%,增产54.9%,油菜籽面积增长31.8%,增产34.3%,盆栽类园艺花卉盆数增长42.8%。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住房“两改”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全年全市新启动新村建设试点用地项目4个,累计15个。新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项目8个,累计21个。累计启动农村住房集中改建项目214个,完成投资71.7亿元,改建面积446.8万平方米,节约用地3884亩。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3.8万户,其中改造农村困难居民危旧房2288户,安置下山移民农户1688户,搬迁安置地质灾害点移民201户。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20个,面积27万亩。新建市级农业产业基地2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累计分别为85个和21个,总面积92.8万亩。实施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47个,完成技改投入2.8亿元。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总计241家,其中产值(销售额)上亿元的6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4家,总数达1001家,其中规范化合作社450家。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29万亩,流转率达52.0%,规模经营面积14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0%。新增市级农家乐特色村8个、示范点10个,累计分别为26个和48个,解决农民就业1万余人,全年共接待游客647.6万人次,营业收入5.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8.5%和30.4%。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14个,投保户数4.6万户,保险金额17.2亿元,保费3605万元,全年理赔2590万元。共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14.1亿元,建成全面小康村57个、环境整治村306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54个,实施成片连线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镇(乡)街道8个。全市已累计建成全面小康村326个,环境整治村2142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84%以上。全年全市投入培训经费6006.1万元,共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12.8万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9万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4万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0.2万人。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受训后转移就业3.2万人,转移率为81.2%。全年新增结对企业168家,累计5862家;新增共建项目954个,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落实村级经济发展项目1908个,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2898个,争取落实扶持资金1.5亿元,帮助捐赠物资价值1600万元。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产销降幅逐季收窄,经济效益迅速回升。全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0309.6亿元,比上年下降1.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7.1、11.0、7.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52.5亿元,下降3.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7.7、12.8、8.5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925.4亿元,比上年下降3.3%,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7.3、13.1、8.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2%。完成出口-交货值2201.0亿元,比上年下降11.4%,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0.7、9.7、6.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加速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5.0、10.1、5.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和利税总额452.7和846.5亿元,分别增长98.9%和75.2%,比上年上升143.4和100.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为225.3分,比上年提高26.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