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宁波市统计局

重大交通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全市完成公路投资87.6亿元,为计划投资的112.9%。舟山跨海大桥宁波连接线主线、北仑集装箱货运第二通道等建成通车,奉化三高连接线基本完成。绕城高速东段下部结构基本完成,上部结构全面推进。象山港大桥及接线海上钢管桩全部完成,进入建设高潮。穿山疏港高速实现提前开工。全市公路里程达到9883.9公里,新改建农村联网公路500公里。港口水运完成投资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北仑五期集装箱码头2#、8#、9#泊位通过竣工验收。新增港口生产性泊位14个、货物吞吐能力0.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210万标箱。铁路完成投资55.1亿元,为计划投资的212.0%,增长355.7%。甬台温铁路宁波段建成通车。杭甬客运专线宁波段完成投资25.4亿元,为计划投资的254.4%。铁路枢纽工程项目前期交叉进行,前期进展顺利。

全社会运输量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3.3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24.6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4.4%、0.8%。货运量2.8亿吨,货物周转量123.5亿吨,分别增长11.5%、6.5%,其中水路货运量完成1.1亿吨,首次突破亿吨大关。铁路货物发送量1705.8万吨,增长25.9%。公路货物周转量135.1亿吨,增长22.0%。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403.2万人次、6.9万吨,分别增长12.8%、14.5%。随着运输结构的加快调整,第四方物流市场的推广应用,物流龙头企业及物流基地的迅速壮大,传统货运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进入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八、金融、证券、保险

金融业高速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82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增速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886.5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083.9亿元,增长30.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7715.9亿元,增长32.7%,增速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并创下2004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比年初增加1900.3亿元,同比多增1020.4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7424.9亿元,增长30.9%;比年初增加1751.2亿元,同比多增787.9亿元。

证券市场回暖。全年全市证券成交总额18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8.2%。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16899.8亿元,增长88.1%;权证成交1428.8亿元,下降24.5%。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167.5亿元,增长53.5%。期货代理交易量3112.3万手,代理交易额20566.4亿元,分别增长50.1%和66.5%。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74.1万户,增长12.2%。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1亿元,增长26.6%;人身险保费收入56.4亿元,增长20.5%。各类赔款给付36.3亿元,下降4.3%。年内新增2家寿险机构(信泰人寿宁波中心支公司和阳光人寿宁波中心支公司)和1家产险机构(浙商保险宁波中心支公司)。累计44家保险公司在甬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产险机构23家(分公司16家,中心支公司7家),均为中资机构,寿险机构21家(分公司11家,中心支公司4家,营销服务部6家),含中资14家,外资7家。年末保险业资产总额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九、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培育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138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615家,142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企业,引进共建研发机构30家。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其中一等奖4项。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2686件,授权量15824件,比上年分别增长40.3%和60.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02件,增长58.8%。新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3个,新设立宁波创新团队8项,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培育农村科技服务机构10家,农业创新型企业14家,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镇10家,新认定星火示范基地10家。新增驰名商标6件,累计16件;新增省著名商标36件,累计331件;新认定市知名商标50件,累计783件。新增浙江名牌34件(其中区域名牌2件、服务业名牌1件),累计254件;新增市名牌127件,累计482件。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共有高校15所,其中普通高校13所,在校生(含研究生)13.7万人,比上年增长3.0%,博士点3个。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5.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9.0%。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为98.7%。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人数达到23.4万人,其中公办学校接纳16.4万人,占70.0%。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达到8万余人,招收新生3万余人,与普通高中招生数基本持平。成人学校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超过280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幼儿园)1186所,在校生约29万人,占全市全日制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数的27.0%。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1280所,在园幼儿22万余人,其中70%以上的幼儿在省等级以上幼儿园就读。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达到99%。44所幼儿园被评为首批省一级幼儿园,占全省的22.5%。

人才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9.5万余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家,新增进站博士后38人。年末全市人才总量78.5万人,比上年增长13.8%。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0万人,增长12.5%;高级职称人才2.8万人,增长16.7%;博士、博士后1534人,硕士14317人,各类专家2214人(包括柔性引进院士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61人,获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30人,正高职称专家2009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全市共有6个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和2个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创建县顺利通过了复查验收。为农民免费放映电影24682场,演出戏剧1000场,向12257户农村困难家庭赠送了21英寸电视机,为49793户低保户家庭免除了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和21021户低保户家庭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为28.2万户居民用户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姚剧《母亲》、越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甬剧《风雨祠堂》获省第十届戏剧节剧目大奖,51件作品获省政府奖,182件广播电视作品获市政府奖,其中宁波影视艺术中心拍摄的《名校》等3部作品获“飞天奖”,宁波电台老少广播阳光之声荣获全国优秀少儿广播频率奖项一等奖。举办了农民(农村外来务工者)电影节、社区文化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首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等重大节庆活动和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3000场,宁波逸夫剧院、宁波大剧院、宁波音乐厅等三个市级主要剧场举办高雅艺术演出300余场,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一卡通”,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建立了700多个流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