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实有病床2.3万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4.6万人,卫生技术人员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6万人,注册护士1.3万人。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88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达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参合率达97.1%,筹资与补偿水平稳步提高,全市人均筹资从上年的201元增加到218元。全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7.30/10万,婴儿死亡率4.3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79%。,均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全市举办了25项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组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获金牌1枚、银牌3枚次、铜牌14枚;组队参加省青少年比赛,共获得181.5枚金牌、150枚银牌、123枚铜牌,总分4969分,双双位居全省第二。更新城市社区健身路径50个,新建村落健身路径600条,总数4600余条,建成各类球场400余个,行政村体育健身路径拥有率达95.0%。70%左右的城区公办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体育彩票销售额达7.8亿元,创历史新高。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组织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71.0万人,比上年增长5.2%。,其中市区人口221.8万人。人口出生率7.92%。,人口死亡率6.02%。,人口自然增长率1.90%…… 城乡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41元,增长10.4%。其中市区和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为19607元和7373元,分别增长1.7%和8.2%;市区和农村居民人均离退休养老金分别增长33.2%和45.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8年的2.210︰1缩小为2009年的2.165︰1。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203元,增长11.1%,恩格尔系数为35.4%,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789元,增长6.7%,恩格尔系数为38.7%,比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年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44.3万人、251.8万人、173.2万人、214.9万人和177.6万人,实际缴费人数分别比上年净增9.2万人、13.2万人、11.8万人、5.6万人和12.9万人,对企业五大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实行临时性适当下浮,共计减征社保费15.7亿元。年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7万人,其中待遇享受13.4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人数55.6万人,重点对象参保率上升至86.5%。救助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5700人次,支出资金9134.5万元,人均救助3554元。发放各类医疗救助卡17438张,支出金额717.7万元。资助18975名城镇困难居民参加居民医疗保险,资助39.9万名农村困难群众和经济欠发达乡镇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市慈善总会及各分会募集善款3784.8万元,比上年增长37.7%;全年救助支出3491.1万元,受助的困难群众达8380人次。累计募集善款已达3.5亿元,累计救助支出2.1亿元,受助12万人次。全年市红十字会市本级筹集款物2087.8万元,全年捐赠支出3600万元,其中抗震救灾2800万元。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166个,床位22901张,收养各类人员14301人。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109人。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2896人次,其中外省2610人次,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330人次;救治流浪乞讨危急病人740人次,支出医疗救治资金588.4万元。 社会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年末全市共有6个区、2个县、3个县级市、78个镇、11个乡、63个街道办事处,594个居委会,2601个村委会。登记注册社团1813个,比上年增长5.7%,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2687个,增长8.0%。 十二、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市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安排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1.5亿元。据初步测算,全年化学需氧量净削减量2365吨,二氧化硫净削减量13660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完成了北仑、镇海临港工业废气整治任务;全市共投入治理资金近700万元,完成了107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的污染治理工作;全市生态公益林建成面积达218.3万亩,废弃矿山治理率为91%,完成清水河道建设31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3平方公里,全市生态墓葬覆盖率95%以上。全市24项化学需氧量减排重点工程已完成15项,10项脱硫重点工程已全面完成;全市已建成各类污水集中处理厂22座,污水日处理总能力达112万吨;切实加大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力度,临港工业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县3个、省级生态乡镇65个。 “平安宁波”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8.7%,死亡人数下降4.4%,直接经济损失下降6.8%(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发生较大事故6起,比上年减少3起,死亡29人,比上年减少10人,是5年来发生较大事故最少的年份,其中道路交通、工矿商贸企业、渔业船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全市食品评价抽验达到37700批次,至年底完成检验40693批次,完成进度107.9%。开发建成全市食品安全检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全市检测信息共享。制定了《宁波市食品安全检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检验检测工作。全年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5136个,调解人员20760名。共调解纠纷95927件,其中调解成功94176件,成功率达98.2%,履行94061件,履行率达98.1%。全年全市信访总量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2%;集体上访1630批次,增长21.6%。信访办结率为98.0%。市96178效能投诉中心共受理群众有效投诉474件,办结466件,办结率达98.3%。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测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企业。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末从业人员2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 零售业:年末从业人员6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 餐饮业:年末从业人员4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