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局

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东部滨海旅游、郊野旅游日益兴旺。全区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84.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0%。宾馆、酒店接待过夜旅游者59.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0%;全年旅游部门营业收入6.20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宾馆、酒店营业收入5.02亿元,比上年增长48.5%;旅游景点营业收入1.19亿元,比上年增长5.6%。

房地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商品房销售25161套,比上年增长21.3%;商品房销售面积196.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3%;商品房销售金额8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六、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平稳发展。2003年末,全区的社会营运车辆达23311辆,比上年增加1867辆,增长8.7%;其中载客汽车3035辆,比上年减少498辆;载货汽车20276辆,比上年增加2365辆。全年货运总量为1460万吨,比上年增长14.2%;货物周转量为8759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8%。受载客营运车辆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全年客运总量为3229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6.5%;旅客周转量为35293万人公里,比上年减少16.6%。

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按业务划分,函件1419万件,比上年减少2.27%;包件48万件,比上年减少5.5%;汇票金额40.41亿元,比上年增长0.2%;订销报纸1049万份,比上年减少21.5%;订销各类杂志59万份,比上年增长13.1%;邮政储蓄期末余额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50.9%。全年电信业务总量为7.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中央国营业务总量3.07亿元,比上年增长6.4%;地方国营业务总量4.44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全区现有固定电话用户55.20万户,比上年增长24.4%。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形势较好,引进的大项目多,高新技术项目多,增资企业多。全年新引进外资项目479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来料加工宗数195宗,比上年减少1.5%;外商直接投资宗数284宗,比上年增长12.7%。合同外资金额8.1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7.0%。其中来料加工合同金额0.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5.6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5.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5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7.4%。其中来料加工投资金额2.1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9.2%;外商直接投资金额5.8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3.8%。全年实收工缴费2.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

贸易出口保持良好的增长,出口大户对外贸出口带动作用明显,贸易伙伴以亚洲、北美洲、欧洲国家为主。全年贸易出口总额10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4%;来料加工出口47.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进料加工出口42.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6%。

八、财政和金融

地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各主要收入项目全面增长,区、镇财力同步增长。全年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25.0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工商税收2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3.3%。支出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支出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健、政权运作和社会治安方面,支出结构进一步向公共财政方面迈进。全年预算内地方财政支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57亿元,比上年减少25.6%;科技三项费用支出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教育事业费支出4.28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卫生事业费支出2.94亿元,比上年增长51.7%。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加。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银行存款余额40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0%;信用社存款余额89.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银行贷款余额207.7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信用社贷款余额4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24.22亿元,比上年增长568.5%。

九、科技、文化、教育和卫生

全区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全民科技素质不断提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03年,我区组织企业实施的国家863计划5项,国家火炬计划6项,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推广项目达到10多项。2003年我区经市科技局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8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项目52项。截止到2003年底,我区经市科技局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8家,高新技术项目达90项。全区各类科技人才达8万多人。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全面普及。全区有文化站11个,有线电视台(站)11座,有线电视用户33万户,影剧院21间,图书馆(室)89间,公共藏书165万册,书刊零售点193个,博物馆5间,全民健身广场(苑)55个,标准体育馆23个,标准田径场59个,世界一流的国际自行车赛场1座。

各类教育不断发展,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区。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57所,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小学104所,普通中学52所,中专1所。全区在校学生17.64万人,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小学学生13.49万人,比上年增长18.5%;普通中学学生3.85万人,比上年增长32.9%;中专学生3056人,比上年增长21.1%。专任教师4685人,比上年减少7.7%。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有卫生医疗机构197家,其中医院24家。医院病床1727张,比上年增长3.2%。全区卫生工作人员5679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464人,执业医生1538人。全区现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65家,比上年增加了9家。

十、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市政设施日趋完善,水电供应量不断提高。全区2003年供电量为7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9.9%;自来水生产量为28627万吨,比上年增长19.3%。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河流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督管理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环境质量有所提高,饮用水源水质平均达标率为98.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区域环境噪音平均值为54.9分贝,仍控制在60分贝以内。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绩,全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8.2%,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48%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区年末总人口1241042人,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户籍人口246769人,比上年增长8.1%;外来人口994273人,比上年增长11.2%。

人民收入保持增长。根据我区户籍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871元,比上年增长3.8%。农民人均所得9898元,比上年增长4.6%。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1976元,比上年增长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