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储的网络建设方面和网点改造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年共对23个网点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增储蓄网点9个,有效促进了邮储余额的增长,大力提升了服务能力。 六、商业和旅游业 商业持续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2.78亿元,同比增长16.8%。从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完成销售额114.12亿元,增长26.9%;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完成销售额166.17亿元,增长9.8%;餐饮业完成销售额52.50亿元,增长20.2%。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统计数据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完成零售额42.09亿元,增长10.8%;服装、鞋帽、针织类完成零售额7.68亿元,增长66.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完成零售额10.39亿元,增长62.7%;日用品类完成零售额7.54亿元,增长35.7%;通讯器材类完成零售额1.24亿元,增长13.6%。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旅游业总收入3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3.70亿元,国际旅游收入7.93亿元。全区有26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12家,二星级6家。纳入统计的旅游景点6个。 全年共接待游客602.21万人次,同比增长9.5%。其中,国内游客552.59万人次,同比增长10.1%,占全部游客91.76%;海外游客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3.3%,占全部游客8.24%。在所有游客中,一日游游客有363.72万人次,同比增长12.7%,占60.4%;过夜游客238.49万人次,同比增长5.0%,占39.6%,其中,过夜国内游客203.76万人次,同比增长3.9%,过夜海外游客34.73万人次,同比增长11.5%。 七、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进出口总额989.88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1.7%,占全国的5.6%,高于广州、北京、天津等城市同期出口水平,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降低9.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10.9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高16.09亿美元。全年出口总额550.41亿美元,增长28.3%。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8.75亿美元,增长35.4%;进料加工贸易出口447.26亿美元,增长31.4%;来料加工贸易出口76.61亿美元,增长5.5%。进口总额439.47亿美元,增长31.6%。其中,一般贸易进口22.23亿美元,增长41.0%;进料加工贸易进口348.53亿美元,增长35.6%;来料加工贸易进口45.92亿美元,下降0.1%。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新批(含增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57宗,比上年同期下降15.1%。但是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新批(含增资)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41个,新增合同外资金额4.47亿美元,占全区合同外资的一半以上,增资项目累计418个,增加的合同外资金额达7.82亿美元,占同期全区新增合同外资总量的68.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3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八、税收、财政和金融 全年国税、地税共完成总收入205.89亿元,同比增长43.5%,增长速度居各区前列,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其中,国税实现总收入137.28亿元,地税收入68.6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收入总计77.4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2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8.90亿元,同比下降1.7%。 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373.15亿元,比年初增长18.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75.22亿元,比年初增长24.2%。全年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为76096万美元,比年初下降1.5%;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33950万美元,比年初下降42.9%。全年现金总收入2388.82亿元,增长7.0%;现金总支出2546.25亿元,增长7.3%;现金净投放157.43亿元,增长13.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全面进步。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2家,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1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达122家,占58%。全年通过科技立项扶持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136项,其中,循环经济项目立项13项。民营科技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的科技项目11项。全年申报专利共7224项,获批2935项。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437所,其中公办中小学94所、民办中小学109所、幼儿园234所。全区在校学生31.96万人,其中公办中小学生12.41万人,民办中小学生14.85万人,幼儿园4.7万人。全区教职工2.2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8万人,公办学校在编教职工0.5万人。高标准完成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基本普及了十二年教育,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全区上等级学校、幼儿园共181所,其中市一级以上110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上等级率达100%,3所中学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评估,各街道均有3所以上省一级学校。 全区高考出现全省总分状元1人,总分800分以上人数为15人(18人次),位居全市六区之首。单科800分以上人数为61人次,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综合5个学科获得全市单科状元。总分700分以上人数205人,比上年净增77人,增长60.2%,再创历史新高。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共举办区级大型文化活动50余场次,开展街道级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送戏进社区活动500余场次,举办大型书画图片展览200余场次,开展外地采风及书画讲座交流活动近20余次。全年广电共采制播出广播新闻7670条、电视图像新闻15200条,电视专题420期、广播专题230期。电视公益广告17340多条次,广播公益广告2220条次,完成现场直播、录播50多场次。全年新闻播出量比上年增长35%。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2006年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20家,比2005年(363家)增加1.25倍。其中,卫生单位和血站12家,公立医院15家(含区计生专科医院和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民营医院15家,门诊部(诊所)450家,社康服务中心178家,社区医疗服务站19家,工厂企业内部医疗室131家。医护人员9199人(不包含社会医疗机构,其中在编职工3704人,聘用职工5495人),硕士研究生275人,博士36人,副高职称以上资格1106人,占12.02%。设有病床4170张(不包括社会办医1744张)。固定资产16.57亿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面积50.37万平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6年,举办区级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达20多场,各街道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动达56项。在体育业务培训方面,紧密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举办社区门球骨干培训班、三级社会指导员培训班、社区骨干“24式太极拳”培训班、社区腰鼓教练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8次,参加人数达到750多人次。竞技体育成绩方面,女足、田径、乒乓球、跆拳道队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女足获得广东省女足联赛冠军,田径队在省少年赛上获得2金2银,乒乓球队在深圳市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1金3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南方赛区业余组中获得94、95年龄组男子团体冠军和95年龄组男单冠军,跆拳道队参加第十届亚洲城市锦标赛获得团体冠军,全国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团体亚军,全国大众跆拳道锦标赛团体冠军。宝安籍运动员在广东省第12届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13.5枚、银牌11枚、铜牌6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