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深圳市宝安区统计局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65亿元,同比增长13.7%;全年邮政汇款72.48亿元,同比增长23%;年末邮政储蓄收储余额达35.85亿元,全年净增7.07亿元。

邮储的网络建设方面和网点改造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年共对16个网点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增储蓄网点5个,有效促进了邮储余额的增长,大力提升了服务能力。

六、商业和旅游业

商业发展持续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49900万元,同比增长15.4%。从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完成销售额899275万元,增长26.9%;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完成销售额1513885万元,增长8.6%;餐饮业完成销售额436740万元,增长19.1%。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统计数据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完成零售额380051万元,增长19.2%;服装、鞋帽、针织类成零售额46218万元,增长2.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成零售额63859万元,增长12.4%;日用品类成零售额55555万元,增长23.1%;中西药品类成零售额15728万元,增长25.4%。

商业环境治理成绩显著。“清无”工作基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无证无照经营泛滥问题。据统计,全区共组织“清无”联合行动6600多次,取缔无证照经营户17000多户,新发营业执照9万多份,全区经营户的亮照经营率达98%以上。

旅游业发展保持增长。全年旅游业总收入30.25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2.34亿元,国际旅游收入7.91亿元。我区有27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13家,二星级9家。自然风景区2个,其他纳入统计的旅游景点6个。

全年共接待游客550.03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501.97万人次,占全部游客91.26%;海外游客48.06万人次,占全部游客8.7%。在所有游客中,一日游游客有322.86万人次,占58.7%;过夜游客227.17万人次,占41.3%;过夜国内游客196.03万人次,过夜海外游客31.14万人次。

七、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形势喜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63.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外贸出口总额429.02亿美元,增长38.1%;外贸进口总额334.17亿美元,增长32.4%。在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412.95亿美元,增长37.5%。其中,来料加工贸易出口72.62亿美元,下降6.1%;进料加工贸易出口340.33亿美元,增长52.6%。一般贸易出口13.83亿美元,增长59.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16.23亿美元,增长37.1%。其中,直接投资额完成8.46亿美元,增长25.8%;间接投资完成额7.77亿美元,增长52.0%。受土地资源等因素约束,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26宗,同比下降10.9%。

出口市场多元化,香港、美国和欧盟成为我区最重要的三大贸易伙伴。全年对香港出口200.32亿美元,增长52.2%;对美国出口107.79亿美元,增长27.8%。两地合计出口308.1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1.80%。对新欧盟25国出口54.90亿美元,增长38.25%;对东盟出口12.72亿美元,增长43.9%;对台湾出口9.36亿美元,增长22.7%;对日本出口20.11亿美元,下降1.4%。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继续扩大。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30.59亿美元,增长51.9%,占外贸出口的比重从2004年的49.2%提高到53.7%;全年实现机电产品出口367.25亿美元,增长39.2%,占出口总额的85.6%。

招商引资形势良好。着重引进知名度高、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密集型项目,重点抓“一区五园”引资,观澜光明高新技术园区先后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入驻,服装、模具、内衣等产业集聚基地共批准入驻知名企业40家;香港投资环境介绍会共签定项目151宗,投资额238.32亿港元,同比增长20.0%;在第七届高交会上共签约成交项目48宗,协议引资83.14亿元,增长10.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收入总计78773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8371万元,同比增长2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00968万元,同比增长40.5%。全年国税、地税共完成总收入143.47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长速度居各区前列,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其中,国税实现总收入89.65亿元,地税收入53.82亿元。

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60.94亿元,比年初增长28.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63.14亿元,比年初增长11.1%。全年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为77238万美元,比年初增长5.0%;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59415万美元,比年初增长0.1%。全年现金总收入2233.19亿元,增长8.8%;现金总支出2372.42亿元,增长10.4%;现金净投放139.23亿元,增长44.2%。

社会保险业发展不断完善。全年我区社会保险局完成基金收缴294332.3万元,增长55.9%,基金征缴率创宝安历史新高。其中,养老保险费229328.68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32701.77万元,工伤保险费22793.19万元,失业保险539.87万元,征缴住房公积金702.06万元,生育保险费1111.66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发展全面进步。2005年,我区经市科技和信息局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9家;全区受理申报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共341项,立项229项;组织积极申报科技进步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另有2个项目被列为国家863计划,有3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有5家企业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组织企业申报专利,全年申报专利共6859项,获批3169项。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年教育经费总投入21.95亿元。完善“一级规划,两级管理,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446所,公办中小学93所,民办中小学107所,职校2所,成校10所,公办幼儿园6所,民办幼儿园228所。现有省、市、区一级学校(幼儿园)161所,其中省一级学校、幼儿园56所,市一级学校、幼儿园54所,区一级学校、幼儿园51所,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当年新评等级学校(园)48所,其中省一级10所、市一级19所、区一级19所。

今年中、高考再创佳绩,高考重点率居全市第二、本科率居全市第三,涌现出省高考状元,向清华、北大输送16名优秀学生。中考公办学校平均分528.4,比去年提高26分;民办学校平均分472.6,比去年提高17.5分。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全年先后举办了中心区广场命名活动、中国三大男高音音乐会、深圳市首届外来青工文化节、首届劳务工职业技能大赛、宝安唱响正气歌廉政文艺晚会街道巡演,以及以社保和城市化转地为主题的《情系这方热土》大型文艺晚会等活动,并成功参与了深圳市庆祝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深圳市第七届“鹏城金城”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系列大型活动。据统计,全年共举办区级大型文化活动150余场次,街道级群众文化活动200余场次,以及送戏进社区活动100余场次;举办大型书画图片展览30余场次,开展外地采风及书画讲座交流活动近10余次。全年广电共采制播出广播新闻7300条、电视图像新闻5805条,电视专题113期、广播专题70期。电视公益广告16000多条次,广播公益广告6034条次,完成现场直播、录播30多场次。全年新闻播出量比去年增长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