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通过产业升级积极化解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不断改善城区环境和人民生活,全区社会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 (一)综述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4.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下简称同比增长)10.19%,经济密度为40.67亿元/平方公里。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43亿元,同比增长16.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5.27亿元,增长10.03%。二、三产业结构为2.87:97.1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3486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增长8.87%,按平均汇率计算,约合19220美元。 全年实现税收收入347.41亿元,同比增长18.74%,税收密度为10.28亿元/平方公里。其中地税收入144.74亿元,增长21.28%;国税收入202.67亿元,增长16.99%。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45亿元,同比增长15.23%。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99亿元,增长18.18%,主要用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 (二)现代产业体系 总部经济。2008年我区评定了318家总部企业,比上年增加了8家,其中世界500强分支机构75家,中国500强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49家。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广东有44家企业入围,其中8家企业总部设在我区。总部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44.00亿元,同比增长12.00%,占全区营业收入总额的61.77%;实现增加值774.90亿元,同比增长11.2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6.37%。 现代服务业。全年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862.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0%,占全区营业收入的51.34%;实现增加值972.82亿元,增长10.2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70.7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2.86%。其中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等几个行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50.62%、19.48%和11.11%。金融业由于受年初国家宏观调控和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全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实现增加值207.61亿元,增长6.09%,增速比上年大幅下降19.31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滑到15.10%。房地产业增加值呈现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实现增加值74.76亿元,下降11.93%。 创意产业。创意企业全年实现营业额4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0%,占全区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提高到8.75%。创意企业的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年营业额超亿元的创意企业超过70家。传媒出版、设计与咨询共同构成了我区创意产业的核心。着力推进“创意大道”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报建。已初步形成“一条创意大道?两大创意产业园区?三大特色产业群?四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创意产业功能布局。 (三)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76.10亿元,同比增长10.00%,占全区营业收入总额的37.23%;实现增加值394.54亿元,增长9.5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8.70%。民营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觉,灵活的经营方式,在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抢占发展先机。民营企业逐渐做大做强,318家总部企业中就有民营企业61家。最新公布的2006-2007年度广东省百强民企名单中,东凌集团、海印集团等3家企业榜上有名,显示我区民营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也逐步增强。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49.29亿元,同比增长1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41.30亿元,增长12.10%。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35.91亿元,增长12.2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9.60%。电力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大支柱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29.4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9.12%,同比增长12.43%,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33个百分点,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28个百分点。 全区建筑业企业全年新签合同额874.75亿元,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7.02亿元,实现工程结算收入406.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0%、25.42%和15.65%。二级以上的资质企业共有138家,占全区建筑企业总数的73.02%,累计完成产值233.99亿元,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4.73%。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工程结算利润21.47亿元,同比增长4.31%,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6.56万元/人。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568.85亿元,同比增长24.9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占全市的34.0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05亿元,增长20.07%,占全市的19.75%。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额3827.67亿元,同比增长31.16%,增速比全区平均水平高6.25个百分点,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83.78%。超亿元企业237家,实现销售额3577.75亿元,增长29.05%,占全区销售总额的78.31%。广百、友谊、王府井、新大新、东百等大型百货商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9.77亿元,增长14.68%。 全年住宿餐饮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8.01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零售额为85.95亿元,增长17.10%。 生活用品类、能源类消费品持续热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销售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金属材料类、煤炭及制品类等商品分别达到1994.83亿元、133.14亿元、363.64亿元、75.80亿元,分别增长42.22%、45.79%、25.85%、57.12%,均高于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全区321个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420.68亿元,同比增长10.95%,其中专业市场256个,实现成交额410.47亿元,增长10.78%。服装类、汽配类、玩具精品类、海味干果类市场分别实现成交额308.12亿元、27.00亿元、38.01亿元和7.65亿元,分别占全区交易市场成交额的73.24%、6.42%、9.04%和1.82%。流花-矿泉园区纳入统计的服装市场42个,实现成交额281.22亿元,占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66.85%;永福汽配市场园区纳入统计的汽配市场11个,实现成交额26.47亿元,占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6.2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值70.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2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64.16亿美元,增长9.54%;加工贸易5.73亿美元,增长1.45倍。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原料及纺织制品、机电和音像设备及其零件、杂项制品等类别,出口地则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香港。 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20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5个;合同外资金额5.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82%;实际利用外资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2%。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投资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大型项目有21个(其中新批10个,增资11个),合同外资4.09亿美元,占合同外资的81.47%,同比增长35.43%。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总部投资性公司、房地产、商业服务业及高新科技产业。外资来源以香港地区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