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广州市海珠区统计局

200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坚持“优先发展服务业、优化提高工业、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的产业发展战略,转变观念,围绕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克服困难,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三年一中变”的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5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亿元,下降25.9%;第二产业增加值22.75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35.37亿元,增长14.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5%和8.3%。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5:39.18:58.27调整为1.78:38.45:59.7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0084元,增长12.0%。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242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0928万元。

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由于城市化管理的要求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使农业逐步从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农产品种植结构逐步向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发展。2001年农业总产值1.05亿元,比上年下降26.3%。全年蔬菜总产量35646吨,下降13.4%;水果总产量12372吨,下降37.7%。猪肉产量1041吨,下降14.4%;牛奶总产量8790吨,增长21.8%。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市、区共投入资金2076万元,用于果树的更新改造、道路建设、河涌清淤等,实施万亩果园保护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7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乡镇企业总产值43.96亿元,增长9.3。

三、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工业总产值59.72亿元,增长8.7%。其中,轻工业总产值35.3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重工业总产值24.35亿元,增长25.1%;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轻、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9.23%和40.77%。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3亿元,增长1.9倍。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2001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2.74%,比上年减少5.93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0.46%,减少2.9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33.26%,增加43.0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29%,减少4.5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4%,减少0.04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1.7%,减少1.1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3339元,下降8.95%。

交通运输业平稳趋降。2001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6328万元,比上年下降4.2%;货物运输量830万吨,旅客运输量3708万人公里,分别与上年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在“三年一中变”工程和房地产开发的带动下,投资需求不断扩大。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94.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92亿元,增长39.6%。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工业完成投资0.49亿元,增长5.5倍;建筑业完成投资2.34亿元,增长7.5倍;商业饮食业完成投资0.41亿元,增长47.3倍;教育文化业完成投资0.64亿元,增长2.8倍;机关和社会团体完成投资1.22亿元,下降25.5%。

房地产开发预售情况良好。商品房预售增长较快,全年预售商品房面积9.82万平方米,预售金额4915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2%和17.1%;但销售业绩下滑,商品房销售下降幅度较大,商品房销售面积4.9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6385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2.0%和50.8%。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围绕城市“三年一中变”的目标,不断完善市政设施的改造和小区周边道路网络的配套建设,完成愉景路、革新路等小区道路的配套建设工程;配合市完成洲头咀鹅潭2万平方米的绿地建设;内环路沿线的整饰工程等,使我区的城市市容环境得到改善,“三年一中变”工程及河涌整治完成投资20308万元。

宽带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技术进步,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作用,我区宽带网络工程干线和街道网络工程完成投资16534万元。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1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65183万元,比上年增长8.9%。全区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收入78827万元、利润总额2321万元、应缴税金2585万元。

五、商业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200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8.4%。按行业分,贸易业零售额56.50亿元,增长15.6%;餐饮业营业额7.47亿元,增长17.8%;其他行业零售额0.36亿元,增长10.0%。商品销售总额20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规模企业发展较快,限额以上贸易业企业商品销售总额44.85亿元,增长1.5倍。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个体工商户22762户、从业人员23570人、注册资金1858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13.5%和42.6%;私营企业1569户、从业人员7197、注册资金65762万元,分别上年增长48.0%、25.4%和17.8%。

六、对外经济

受世界经济放缓的影响,外贸出口呈下滑趋势。2001年海关出口总值1.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0%;其中,内资企业出口0.47亿美元,下降44.4%;三资企业出口1.43亿美元,增长3.0%。在海关出口中,钟表、光学、医疗仪器类份额为22%,机电、音像设备及零件为14.8%,纺织制品及原料为11.2%。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为0.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9.3%;合同利用外资0.29亿美元,增长50.2%。

七、科技、教育、卫生事业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1年,全年科技开发项目61项,其中市级以上项目12项,推广应用科技项目3项,用于科技开发项目的总经费3376万元。我区有7户企业经市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建立三个“示范基地”,分别是“广东海珠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基地”、“广州市海珠区北山村岭南名优水果示范基地”、“中药现代化示范基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发展生物医药和电子产业领域,使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

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2001年,全区共有小学90所,在校学生6.84万人,比上年增长1.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4.14万人,比上年增长6.8%,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01万人。确立创建教育强区的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经费投入加大,2001年教育事业费支出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