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越秀区紧紧抓住“中调”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调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调优人居环境、调强公共服务、调活社会管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稳步发展。 一、综合概述 国民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达到1198.95亿元,占全市的16.86%,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简称同比)增长11.2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1.05亿元,下降15.44%;第三产业增加值1167.91亿元,增长12.1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9:97.41。人均生产总值117833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按平均汇率计算,约合15390美元。经济密度高达35.47亿元/平方公里。 财税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地区实现税收收入329.16亿元,同比增长20.89%,居全市各区首位,占全市的17.55%,税收密度达到9.74亿元/平方公里。地税收入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拉动下,实现税收收入156.49亿元,增长13.47%;国税方面在电力和电信两大行业大幅度增收的拉动下屡创新高,实现税收收入172.67亿元,增长28.50%。得益于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今年我区财政收入也实现较高增长,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6.43亿元,增长20.60%,增幅创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的新高。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2.25亿元,增长15.17%,主要用于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卫生等方面。 二、特色经济 总部经济洼地效应进一步增强。我区以特有的人文资源优势,通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总部经济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今年认定的总部企业增加至310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75.00亿元,同比增长14.81%,占全区的61.38%;实现增加值659.42亿元,增长12.50%,占全区的55.00%,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0.20个百分点;创造税收总额211.51亿元,占全区的64.26%。总部企业对全区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现代服务业引擎作用逐渐增强。依托日渐成熟的各大商务区,我区的现代服务业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咨询和调查业、广告业、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带动下得到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全区8900多家现代服务业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67.62亿元,同比增长17.52%,占全区的51.25%;实现增加值844.02亿元,增长13.60%,占全区的70.40%。其中软件业、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79%、21.72%和18.44%,有力拉动了现代服务业的较快发展。 民营经济日益壮大。进一步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我区共有民营企业150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近八成,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87.36亿元,同比增长11.70%,占全区的37.67%;实现增加值353.69亿元,增长10.50%,占全区的29.50%。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竞相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企业众多,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全区文化产业单位3400多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8.93亿元,同比增长13.00%,占全区的6.37%,比重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75.29亿元,增长12.00%,占全区的6.28%。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创新为核心依托、知识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科技文化有机结合为特征的创意产业,区域创意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区共有创意产业单位4300多家,实现营业收入437.39亿元,同比增长10.50%,占全区的8.73%,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一个新亮点。随着发展基地的建成和完善以及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我区创意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略升。在大中型企业增长的拉动下,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8.10亿元,同比增长0.60%,实现工业增加值17.72亿元,下降0.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51亿元,增长3.12%。大中型企业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37亿元,同比增长4.6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4.85%,拉动全区工业产值增长3.77个百分点,广州自来水公司、广州市煤气公司、南方日报社印刷厂、广州市欧亚床垫家具有限公司等是增长的主力。而小型企业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4亿元,下降5.03%。 建筑业平稳发展效益提高。全区186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4.89亿元,同比增长5.00%,其中以特、一、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居多,共有136家,完成产值188.80亿元,占全区建筑总产值的96.88%。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优于去年,全年工程结算利润21.30亿元,同比增长16.53%,实现利润总额9.65亿元, 同比增长49.19%,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6.93万元/人。 四、国内贸易 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我区是传统的商贸中心,商贸流通业十分发达,一直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区商贸流通业也实现了持续发展。全区商品销售收入在新进入我区的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的带动下,实现大幅增长,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3661.61亿元,占全市的33.30%,同比增长48.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41亿元,占全市的20.05%,增长16.33%,两项指标均在全市居首位。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629家,实现销售额3082.14亿元,增长77.54%,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84.17%;星级宾馆以及限额以上餐饮企业228家,全年实现零售额52.10亿元,增长14.67%,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01%。龙头企业贡献突出,超亿元以上商贸企业226家,实现销售收入2893.89亿元,增长39.50%,占全区的79.03%。 新型经营方式、销售手段频现,为我区商贸流通业源源注入新活力,推动我区从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升级转型,这也是我区商贸流通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重要原因之一。广百、友谊、王府井、新大新、东百等大型百货商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8.04亿元,增长15.37%。连锁总部64家,旗下门店遍布全国各地,达到5151个,实现营业收入527.09亿元,营收总额占广州市连锁企业总量的52.58%,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网上销售和银行卡支付等方式越来越被广泛接受。限额以上企业全年实现网上销售额1.66亿元,银行卡支付额达到12.9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