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广州市荔湾区统计局

2008年,全国经济发展放缓,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经历了由防控到保增长的转变,形势复杂多变。荔湾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关注民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85.8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1%,经济增长幅度超出2008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第一产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6.44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335.26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为0.9:30.1 :69.0 。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4.3%和75.4%。

财税收入

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08年,全区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4.62亿元,增长18.6%,超过年初预期目标8.6个百分点。

税收总额增长平稳。2008年,全区实现国税、地税合计133.91亿元,增长5.8%。其中,第二产业80.48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53.39亿元,增长 5.1%。

农业

花卉产业引领农业平稳发展。200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99亿元,增长4.3%。其中,花卉产值5.90亿元,增长5.7%,领先全区农业总产值1.4个百分点,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比重为84.4%。

工业、建筑业

支柱行业仍是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386.03亿元,增长10.5%;实现工业增加值139.94亿元,增长9.1%,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4.75亿元,增长9.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71.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2.77亿元,增长10.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94.0%;全年实现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1.63亿元,增长17.7%。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2008年,全区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28.05亿元,增长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2.89万平方米,下降11.3%;工程结算收入50.04亿元,增长11.6%;工程结算利润2.84亿元,增长1.3%;

商贸旅游

消费需求旺盛。200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26亿元,增长20.3%,增速创近年来新高,比前3季度累计增幅提高3.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累计增幅提高6.8个百分点,比1季度累计增幅提高7.1个百分点,比2008年初预期目标高出10.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增长节节攀升,呈现环比逐步加快的态势,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商品销售增长稳定。2008年,全地区商品销售总额达1371.48亿元,增长4.5%,继续成为广州市三个2008年商品销售总额超千亿元的城区之一,稳居越秀、天河之后,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0.2%。

依托西关文化资源,打造荔湾旅游名区。以“西关风情”和“水秀花香”为主题,重点整合打造大荔湾文化旅游新的整体形象和内涵,利用新荔湾地域空间及区位和资源优势,开创旅游建设新局面。2008年,全区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9593万人次(含商业步行街),星级宾馆(酒店)接待游客127万人次。广州市商业步行街2008年末企业和个体户数为4264户,增长19.0%;全年成交额35.77亿元,增长5.4%;上缴税收1.00亿元,增长6.9%。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投资实现较快增长。2008年,全区完成投资34.06亿元,增长14.2%,其中,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分别完成投资6.95亿元、14.70亿元和12.41亿元,分别占全区投资比重20.4%、 43.2%和36.4%。

对外经济贸易

外源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08年,全区外贸出口总值17.30亿美元,增长35.7%,以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为主,出口额分别是8.60亿美元和8.05亿美元,共占全区出口总值的96.2%。出口地区主要面向香港、东盟、欧盟、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和美国等5个地区,共占全区出口总值的81.6%,其中对香港地区的出口额所占比重(48.4%)最大。2008年,全区新增外资项目51个,实际利用外资0.5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0.78亿美元。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7.16亿元,占GDP的比重34.4%。2008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合计14.10亿元,增长11.0%,增幅领先全区税收总额5.2个百分点。12月末,个体、私营企业共5.71万户,增长16.6%;从业人员12.44万人,增长11.8%。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

着力推进路网建设项目。完成流花路、凤西二路延长线、龙溪路等道路建设工程以及地铁五、六号线的拆迁任务。绿化建设工程和珠江沿岸光亮工程见成效。完成了龙津绿化广场、昌华涌绿化广场、五眼桥绿化广场、阶砖巷绿化广场等绿地建设,共计4040 平方米。完成了沿岸一线122栋建筑的亮化工程,使得夜幕下的白鹅潭更显光彩夺目。2008年末,区级管理养护的市政道路面积537.46万平方米,排水管长度430.44万米,市政泵站11座。全年新增改造道路面积约18万平方米,投入2280万元对道路、排水桥梁设施进行养护、维修,清疏排水管104.11万米。

城市水环境治理和重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较大进展。完成洞企石、通津片区等7个低洼地区的排水设施改造和兴贤社区、聚龙村一期、惠城社区和泰华社区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塞坝片区、湛露片区等排水改造工程和昌华苑、聚龙村二期等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完成环翠东路、墩头路、西埠路等一批城中村道路改造,总投资1250万元。正在实施的有牛沥漖路等21个项目。完成增滘、沙洛经济联社自来水主干管改造工程,南漖经济联社的自来水管网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切实解决城中村“用水难、用水贵”等问题。

城市绿化

积极实施“青山绿地”工程,高质量完成“创文”、“创森”等目标任务,绿化服务功能不断健全。2008年,新增城区绿地面积5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20.19%,绿化覆盖率达到23.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37平方米,呈现出随处有绿、景致怡人的可喜局面。全年实施的“青山绿地”二期工程项目共21项,共计资金11053万元。目前大部分计划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年投入约650万元资金对区属5个公园因地制宜开展生态规划和景观改造工程。在“植树月”期间,联合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四次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共组织2万多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植各种苗木11万多株(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