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加大卫生监督力度。2008年,日常监督总户37166间次,处罚违法经营单位40间,取缔无证食品经营单位共93间次,处理群众投诉240宗,处理率100%。自2月1日起,有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施广州市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医疗费(不包括药费和超出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医疗费) 10%的补助政策。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2008年,我区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559例,发病率362.53/10万,较上年同期下降17.22%。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净化医疗市场。全年出动执法人员约700多人次,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医疗机构4家,撤消不规范诊疗科目16个,清理无证人员12名,取缔无证行医56间次,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56棕,医疗鉴定2棕,责令清退不合理医疗费用3.45万余元。 体育 体育事业发展更上台阶。全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性、市及区第12届运动会等各项体育赛事。2008年,承办和举办1项全国性体育赛事、31项广州市和全区性体育比赛活动。荔湾区陈家祠是广州奥运圣火传递活动的站点之一,组织40个单位近800人参与了火炬传递筹备工作,迎圣火观众约有3000多名。体教结合,竞技成绩优异。2008年,我区向上级运动队输送10名运动员,向省队输送1名运动员。荔湾区籍运动员在各级体育赛事中夺得世界级比赛冠军2项、亚军5项,亚洲级比赛冠军1项,国家、省、市各类比赛冠军187项、亚军232.5项、季军158.5项。不断完善社区体育设施。2008年,建成31条健身路径和6个篮球场。 社区建设与社会福利 不断加强社区建设。把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切入点,全面推动各类社区综合创建工作。至2008年底,我区已有75个社区被命名表彰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不断加强社会救济和帮扶工作。全年向4599户低保救济家庭发放救济金3300万元,发放重大疾病医疗资助金727多万元、基本医疗救助金246万多元、临时救助金60万元。向10700多名民政资助对象办理了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手续,发放医保卡近10000个。全年实施“二次救助”93人次,救助金额35万多元。给全区5700多户困难群众、低保家庭、“三无”救济病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260多万元。积极做好困难户帮扶工作,与区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就业培训班,培训低保救济人员350多人。 积极做好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等抗灾救灾工作。全年收到捐助冰雪灾害款项107多万元,衣物和食品等17000多件,捐助汶川地震抗灾重建款项2715多万元(其中,衣被57多万元)。发动茶滘、西郊等7个经济联社与汶川县威州镇秉里村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7个经济联社共捐赠140多万元。在寒冬到来之际,及时派送御寒衣物毛毯234床、绒衣裤270多件。 四、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0.59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增长0.2%;常住人口73.35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增长0.7%。人口出生率 7.09‰,人口自然增长率 0.9‰,计划生育率 98.21%。 就业与社会保障 着力推进和完善促进就业各项工作。2008年,成功创建“充分就业社区”96个,创建率达50%,提前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2008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21万人,全年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6.0%。农转居适龄劳动力就业率92.01%。全年新增岗位11000个。 2008年末,登记特困失业人员95人,实现就业72人,就业率为75.78%。探索发展SYB和SIYB品牌培训项目的新路子,全年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培训13149人,培训后成功就业10129人,就业成功率77.04%。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08年底,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1.56万人、医疗保险人数13.97万人、失业保险人数9.89万人、生育保险人数5.05万人和工伤保险人数 12.09万人。农转居人员的参保覆盖率达55.26%,居全市前列。实现退管社区管理率和社会化管理率均达到100%。2008年,处理劳动信访、投诉、举报10399批(次),涉及劳动者19173人;处理集体上访或群体性突发事件共47宗,涉及劳动者3649人,处理30人以上突发事件30宗,涉及劳动者3188人。 居民收入 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全区职工年人均工资41927元,增长1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0元,增长13.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022元,增长15.7%。2008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电脑102台、空调器177台、彩色电视机161台、固定电话109部、组合音响72套、摄像机16架、家用汽车11辆。 注: 1、本公报的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本公报中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值按当2008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