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大了内部结构调整优化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整体素质,启动了城区环境整治的“2010年一大变”工作,全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我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并获得广东省教育强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8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3%;第二产业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下降7.89%。二、三产业增加值构成由上年的14.36%:85.64%调整为8.29%:91.71%,第二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仍居主导地位。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含专款收入)72377万元,比上年增长12.45%,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含专款支出)124544万元,比上年下降0.31%。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持续稳定增长。2002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按轻重工业分,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51.58%:48.42%。从行业结构看,工业总产值排在前三位的行业依次是:电力、蒸气、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重为85.53%)、煤气生产和供应业(比重为4.09%)、印刷业(比重为2.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用明显。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7.0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6.82%。黄花岗信息产业园成为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完成9911万元,比上年增长22.90%。 建筑业生产持续下滑。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33亿元,比上年下降24.27%。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回落。2002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03亿元,比上年下降21.7%,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79亿元,比上年下降1.2%。 商品房实际销售(交楼)面积15.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9%;商品房实际销售(交楼)合同金额9.69亿元,比上年下降30.8%。 以创建文明城区为目标,全力推进“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工作,城区环境面貌焕燃一新。全年完成市政建设投资3325万元,对沿江路、环市路等路段进行了重点整治,改造了人行道27条,全长4.5公里,完成大沙头二马路、德政南路、淘金路等一批城市绿化建设项目,建成鲁迅纪念园、海印游园等一批社区主题公园或绿化广场,2002年全区绿地面积411.11公顷,绿地率23.9%,绿化覆盖面积506.5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29.45%,公共绿地面积208.6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4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88%。 四、交通运输 区属交通运输业持续下降。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2115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0.04%;客运周转量2405万人公里,与上年持平。 五、国内商业 批发零售贸易业蓬勃发展,区域特色商业街有新的扩展,以海印、环市东、英雄广场以及农林下路——龟岗地区作为龙头支柱作用的四大商业板块,促进全区传统商业逐步形成专业分区、功能突出的发展特色,并初步形成多层次的商业体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商品购销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62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连锁、超级市场等新型业态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规模以上商业企业蓬勃发展,2002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240家,实现商品购进总额473.44亿元、商品销售总额520.33亿元,完成利润6.23亿元,上缴各项税金7.88亿元;2002年全区规模以上餐饮业企业97家,实现营业收入22.37亿元。 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2002年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60个,实现商品成交额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综合市场有34家,商品成交额达8.43亿元,增长12.4%;专业市场有26家,商品成交额达20.69亿元,增长16.24%。 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02年末,私营个体企业共有13599户,比上年增长22.78%;私营个体企业从业人员19873人,比上年增长37.72%;注册资金91717万元;全年私营个体经济营业额1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1%。 六、对外贸易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拓展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2002年全年外贸商品出口总值61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66%。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2个,比上年增加14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38%,合同外资金额253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56%。 七、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均有所好转。全年全区环境保护投资6858万元,环保投资指数为2.19%。噪声环境质量持续良好,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值55分贝,比上年下降0.6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76%,与上年持平。全年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平均浓度0.11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毫克0.028毫克/立方米,两项指标均达到环境功能区指标要求。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组织实施区域教育信息化、E+海印电子商务网站等科技计划项目81项。黄花岗信息产业园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开发了华盛园区和丰伟园区,先后成为“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2002年黄花岗信息园新增企业194家,进园企业数达61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有73家。全年技工贸总收入60.02亿元,比上年增长36.52%;税收2.38亿元,比上年增长87.51%;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4家,其中超亿元的民营企业9家。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造和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全年投资1.3万元,实施七中综合教学楼等建设项目15个,全年新增初、高中优质学位2130个。2002年,全区共有小学46所,在校学生3614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27537人,初中升学率达98.67%,高中升大率达91.72%。全年投入1亿元,完成教育信息化二、三期工程56所学校的校园网、97个多媒体电脑室及59个多媒体电教室建设,实现了“校校通”。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文化艺术站10个;全年组织组织文艺活动216次,比上年增长11.92%,举办展览57个,图书馆藏书95132册。大力推广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2002年我区被评为广东省先进文化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