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5 金华市义乌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互联网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04万元,比上年增长26.3%;电信业务总量26340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全市电话用户数已达15.5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数7.94万户,城市电话和乡村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60部/百人和23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8670户,比上年增长1.5倍。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达7666户。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城市零售总额27.16亿元,增长7.8%,农村零售总额10.05亿元,增长8.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96亿元,增长6.9%;餐饮业零售额1.64亿元,增长69.3%;制造业零售额0.75亿元,减13.0%;其他各种行业零售额1.86亿元,增长5.1%。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私经济零售额为19.26亿元,占51.8%。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92.99亿元,增长10.1%。

外资出口和利用外资全面快速增长。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135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9,其中:出口总额10623万美元,增长141.6%,进口总额2930万美元,增长24.3%。全年协议利用外资额1219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5.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88670万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950万元,比上年增长39.3%。在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入33275万元,比上年增长29.0%。全市财政支出49058万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支农费用支出3081万元,增长7.1%,教育事业费支出13726万元,增长20.1%;行政管理费支出5731万元,增长39.2%。

金融部门继续强化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金融监督,调整信贷结构,扩大货款规模,支援地方经济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3.36亿元,比年初新增30.2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75.80亿元,比年初新增14.42亿元;储蓄存款余额为83.03亿元,比年初新增10.1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2494元,比上年增长9.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97.33亿元,本年新增18.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90.16亿元,比年初新增18.57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109.37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092.83亿元,全年现金净回笼16.54亿元。

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业403家,家庭18255户;参加人身保险的居民60.79万人次。全年保险总金额28.88亿元,保费收入22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8316万元,增长3.5%;人身保险费收入14144万元,增长27.6%。全年赔款支出4787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财产险赔付款4110万元,人身险赔付款677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强市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000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8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0项,省级项目6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2项,金华市级科技进步奖16项。组织申报专利256件,已授权161件。目前已认定省区外高新技术企业3家,金华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年共组织科技下乡4次,发布新品种、新技术1300多项,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29场,发放资料9600余份,参加培训的人员达3800余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在杭大义乌分校的基础上,以股份制方式创办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达1600多人。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全市现有小学121所,在校生57192人;初中33所,在校生28156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巩固率达99.89%;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7%。年末有普通高中(完中)10所,在校生10533人;初中升高中段教育比例达86.3%。高考上线人数达3486人,大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33.07%。拥有职业中学4所,在校生达7589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2.94万人次。全年扫除文盲451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肓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城乡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市婺剧团送戏下乡130场次;电影放映机构全年共放映电影1678场次,观众11.59万人次。市图书馆藏书13.9万册,图书外借3.6万册次,阅览1.4万人次。成功地举办了小商品博览会大型文艺晚会、焰火晚会和第九届乡镇文化节。广播、电视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全年广播电台播出稿件13616篇,电视共编发新闻4557条。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形势喜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稿7篇,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用稿236篇;中央电视台用稿5篇,浙江电视台用稿202篇。已有85%的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全市用户终端达12.7万余户。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95个,医疗床位1904张,平均每千人2.87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291人,其中,医生1033人,护士(师)689人。目前已在全市各乡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金华市农村卫生改革先进县市。创建工作成果显著,佛堂、廿三里、苏溪、上溪、大陈五个镇被授予省级卫生镇,后宅、赤岸、义亭、吴店被授予金华市级卫生镇。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水平稳步提高。精心组织了第四届全民健身节,有20余万人参与了健身活动。首次成功地举办了“商博杯”中美篮球对抗赛,“盛川杯”全国保龄球公开赛。全年共组队参加金华市级以上比赛13余次,共获金牌67枚,银牌48枚,铜牌59枚,奖牌数列金华市前茅。义乌籍运动员周洋霞代表我国参加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荣获女子跳运银牌。由我市代表金华组织的武术队,在湖州举行的浙江省青少年武术比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全年有6.76万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8%。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0年,全市年末总人口668431人,比上年增加7874人。总人口中,男性344549人,女性323882人;农业人口532233人,非农业人口133640人,未落实常住户口的2558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1.8‰,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6.3‰。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8元,比上年增长16.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14元,增长6.4%。全市职工平均工资15405元,增长24.5%。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97平方米,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9.7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62747人,当年收取养老统筹金7599.29万元;年末有4330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失业保障的职工19546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57人次。净安置城镇失业人员691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