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兰溪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3 金华市兰溪市统计局

2003年,在遭遇非典威胁、严重缺电和连续干旱等困难的情况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施“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紧紧抓住浙能兰溪电厂落户兰溪的历史性机遇,负重拼搏,扎实苦干,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据初步测算,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4.99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29.91亿元,增长10.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4113元,增长13.8%。

物价总水平略有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1%,多数商品价格上升。其中,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2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0.5%;食品类上升3.1%;居住类上升2.3%;衣着类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下降0.8%;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4.2%。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完善,全市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作进展顺利,再就业工程稳步推进。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716人,比年初净减1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为3.85%。

投资、进出口比重明显上升,消费比重略有回落。200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兰溪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2%,比上年上升7.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占兰溪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比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受“非典”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兰溪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9%,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质量、科技和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兰花村被列入农业部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兰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全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49只;有11只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省“农博会”上获奖;全年新办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深化“农民之家”服务,大力发展行业协会,有效地增强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种植业结构优化初见成效。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下,效益农业发展势头看好,按市场需求,积极主动调整、优化结构,耕地流转面积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按需下调,经济作物面积持续扩增,优质高效作物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附表①)

林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4745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12万亩。为了进一步提高兰花村的知名度,致力于做大兰花产业,认真做好绿化苗木专业户的信息服务工作和提高他们的种植营销能力。继续建设完善朱家乡余粮山村大红柿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开展了《无公害兰溪大红柿地方标准》的推广工作,为实施大红柿的品牌战略打下了基础。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肉、禽、蛋、奶等主要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裕,年内出栏肥猪27.36万头,肉类总产量2.49万吨。蛋禽和奶牛饲养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也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年末有奶牛1071头,年内共产奶2734吨,肉禽饲养量达905.74万羽,增长32.4%;禽蛋产量1.75万吨,增长11.4%。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以综合养殖为特色的渔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水产品总量1.17万吨,比上年增长9.7%。其中:鱼类产量1.09万吨,增长9.8%;甲壳类119吨,增长24.2%;珍珠产量198吨,增长40.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以城市防洪主体工程和钱塘江四级干堤加固工程为重点的三江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千库保安和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成效明显。当年水利资金总投入达1.36亿元,年末全市实有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2.5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83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24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5%,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7亿元,增长41.1%。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双灯”系列毛巾被评为中国名牌,实现金华市中国名牌零的突破。今年我市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改投入的力度,全市有省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8项,金华市级17项,投资额在5000万元的项目有7项;随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成效的逐步显现,主要行业产品产量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见附表②)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63亿元,比上年增长52.5%,其中利润3.91亿元,增长57.1%。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81.47分,比上年提高18.1分。实现了利润增速快于销售增速17.0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年末全市共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4家,年内施工产值8.07亿元,竣工产值6.05亿元,完成房屋竣工面积57.5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03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6.2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城镇集体以上投资额25.06亿元,增长48.4%;农村投资额9.30亿元,增长26.3%;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89亿元,增长33.5%。

投资结构改善,重点建设进展顺利。二十一项重点工程中,220KV曹家变电所建设工程、47省道改建工程、45省道至330国道连接线、45省道(二期)改造工程、城乡供水水源(上旺水库)工程、曹家路立交桥及配套工程、横山路及铁路立交工程等相继开工或完工;三十项重点技改项目,已有21项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五、国内贸易、旅游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随着“非典”疫情的解除,消费市场人气逐月回升,全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7亿元,增长12.8%。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2.4亿元,增长11.6%,餐饮业3.7亿元,增长8.4%。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私经济零售额为18.9亿元,占70.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增长13.2%。年末全市有商品交易市场46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2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为13.8亿元,增长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