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跨入新世纪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大城市这一目标,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任务,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综合 200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6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69.06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59.79亿元,增长13.0%。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9:50.6:43.5调整为5.2:20.8:43.9。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9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9%。 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8%。其中,食品类上升1.6%,衣着类下降2.2%,书报、杂志类上升9.1%。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升0.6%;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升8.6%;集市贸易价格比上年上升1.8%。 二、农业 2001年是我省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年,我市农业生产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给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我市农业正加快实现从传统农业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农业转变。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作物生产大幅调减,蔬菜、瓜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粮经比例不断优化.200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1709公倾,比上一年下降32.4%,粮食总产量度13.55万吨,比上年下降28.0%。经济作物面积14972公顷,比上年下降32.4%,粮食总产量13.5万吨,比上年下降28.0%经济作物面积14972公顷,其中,蔬菜播种面积为6911公顷,比上年增长49.3%。粮经面积比例由上年的67.9:32.1调整为今年的59.02:40.80。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4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68公顷;封山育林面积5392公顷,其中本年新封面积4525公顷。 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肉、禽、蛋等特定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裕。全年生猪出栏24.84万头,比上年增长12.6%。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全部生猪出栏数中,规模饲养户出栏17.81万头,占71.7%;散户出栏7.03万头,仅占28.3%。奶牛生产发展较快,年末良种及改良乳牛281头,比上年增长75.6%。家禽存栏163.81成羽,比上年增长12.99%。全市肉类产量20421吨,比上年增长4.9%;牛奶产量274吨,比上年增长19.7%。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淡水产品产量650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在淡水产品中,其中甲鱼产量达1000吨,比上年增长66.7%,淡水珍珠产量达55000公斤,比上年增长83.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2001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06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5.56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吨)11705吨,减11.4%;农村用电量42061万千瓦时,减9.4%全市共完成除险加固山塘水库28座,修复加固江堤23公里,新建、扩建山塘水库17座,新建或改造机电排灌工程12处,新增和改善灌溉条件2.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土石方290万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73.9亿元,产销率为96.3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出****货值21.53亿元,增长36.5%。全市工业用电量74431千瓦时,增长28%。实现工业增加值6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据年销售收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利税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产品销售收比上年增长19.6%,利润总额增长23.45,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9.2%,资产总计增长16.2%。 企业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成功地举办了2001年义乌市工业科技项目合作洽谈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52项,已落实和正在落实项目10项。全市有68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新光牌”饰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年年红”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浪莎”商标正向国家驰名商标冲刺。(注:2002年2月“浪莎”商标已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 建筑业持续发展.2001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全市有四级以上建筑企业61家,完成建筑总产值25.23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实行投票承包的工程个数为615个,投标承包面达45.5%。竣工房屋面积216.5平方米,工程质量优良率为24.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82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市属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7亿元,增长43.6%。在市属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2.15亿元,增长64.1%;更新改造投资2.95亿元,下降27.7%;其他投资2.47亿元,增长53.6%。年末在建的项目281个,比上年增加130个,施工房屋面积157.22万平方米,增长86.2%。 房地产投资继续升温.2001年全市2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计划投资30.41亿元,当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8%。其中商品房投资10.41亿元,增长368.2%。开发房屋施工面积88.98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7.63万平方米。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投资0.18亿元,1.41亿元,25.98亿元,占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分别为0.65%、5.11%、94.24%。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22.42亿元,比上年增长62.58%。其中水利投资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64%;交通运输业投资5.27亿元,增长17.1%;城市建设投资9.04亿元,增长22.3%。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全市29个重点工程建项目已完成或基本完成,39个新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会展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和会展中心已经建成并在第七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期间投入使用,7万吨污水处理工程已竣工并投入运行。新实验小学和新城北中学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江东北路、宗泽东路延伸,经发大道延伸已建成通车,环城南路、佛堂--赤岸公路、八里桥头--楂林公路均已建成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