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5 金华市义乌市统计局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继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年新建公路22公里,改建公路95.7公里。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94公里,比上年增长3.8%。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9556辆,比上年增长27.7%,其中载客汽车5734辆。全年公路完成货物运输量1135万吨,比上年增长14.4%;完成客运量3106.6万人,同比增长20.2%。全年保障民航航班1590架次,比上年增长18%;进出港人员105372人,增长11.2%;货邮1761.6吨,增长24.1%。

邮电事业较快发展。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昊3853万元,比上年增长28.5%;电信业务总量26204万元,全年电话用户数已达20万户,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1.02万户。城市电话和乡村电话普及率分别由上年的60部/百人和23部/百人提高到88.1部/百人和27.8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9.1万户,比上年增长83.4%;互联网用户数达41157户。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城市零售总额29.40亿元,增长7.9%,农村零售总额11.91亿元,增长18.3%。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35.50亿元,增长7.4%;餐饮业2.57亿元,增长57.4%;其他待业零售业3.23亿元,增长23.5%。个体经营户以其营销方式,使个体经济零售额达到2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11.97亿元,增长9.8%。目前全市拥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5个,分别是: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农贸城、义乌物质市场、浙中木材市场、义乌新马路菜市场。

外贸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238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6%,其中出****易额20864万美元,增长96.4%,进口总额2939万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3家,协议利用外资151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8%和32.7%。已有89家国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了办事处,常住义乌采购小商品外商达2000余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12.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在财政收入中,地方工商税收入5.32亿元,比上年增长59.8%。全年财政支出6.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支农费用支出0.39亿元,增长27.9%;教育事业费支出1.82亿元,增长32.5%;行政管理费支出0.73亿元,增长26.6%。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呈同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6.33亿元。比年初新增42.9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7.79亿元,比年初新增11.98亿元;储蓄存款余额102.32亿元,比年初新增19.3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5224元,比上年增长21.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9.82亿元,比年初新增22.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2.24亿元,比年初新增16.6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275.77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273.40亿元,全年现金净回笼2.36亿元。

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保费收入29420万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123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0297万元。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5487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款4619万元,人身险赔付款868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1顺利通过了创建浙江省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市考核验收。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269项,其中新上科技计划148项,结转实施科技计划121项。新上科技计划中,列入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22项,金华市项目31项。义乌市石油化工配件厂的拔制集合管、义乌市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的功能性红曲等一批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浙江世宝方向机有限公司、义乌易开盖实业有限司等被列入省级高新企业。浙江蜜蜂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环箭电器机械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被推荐申报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义乌市义金农庄草莓品种组培苗已推广至全国23个省(市),从韩国引进兰花新品种12个,已生产组培苗条100万株,大花惠兰等组培苗已推广到云南等地,并已出口到韩国和日本。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的天然药用植物组培工厂化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成功地举办首届“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共计展出科技图板报254块,悬挂宣传横幅28条,发放各类科技书籍、资料40363份,接待群众科技、医疗保健咨询2万多人次。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专利268件,已获授权190件,调处专利纠纷18件,接受专利咨询2000多人次。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42所,在校学生39878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8195人;小学112所,在校学生58940人。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90.7%。职高和普高协调发展,普通中学各职业高中学生比例达到1:1.01.2001年,全市被各类高校录取人数共达4141人,大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42%。教育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教育系统在建项目32个,竣工项目28个,建筑面积10.84万平方米,完成了217项维修改造和拆除工作,拆除破旧校舍1.2万平方米,维修改造8.9万平方米。开通了教育网“网上家教”和“行政办公”系统,全市拥有计算机6500多台,平均16位同学就拥有一台计算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肓

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市婺剧团送戏下乡190场次;电影放映机构全年共放映电影1438场次,观众9.6万人次。市图书馆藏书14.3万册,图书外借4.7万册次,阅览1.2万人次。成功举办了小商品博览会大型文艺晚会、焰火晚会。群众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举办了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新年音乐会、浙江省乡镇文艺汇演,浙江省“苏溪情”音乐创作会、“红星颂”大型史诗歌舞晚会等17个群众文化主题活动。其中,纪念建党80周年的“红星颂”文艺晚会是新世纪我市鼎力创作的第一台大型史诗歌舞晚会,也是我市历年来独立举办、自编自导的最高规格的晚会。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黄山八面厅、古月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2001年,全市新架光缆干线106公里,开通光节点76个,新增有线电视终端13789户,全市累计光缆干线长660公里,有线电视终端141991户,农村有线电视村通率达99.1%,基本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全市新增调频广播793只。累计调频广播37204只,其中,野外音箱3025只。电视剧《故乡的女儿》获得了中国对外宣传最高奖“中国彩虹奖”一等奖,其中广播节目还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