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5 金华市义乌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数据和多媒体业务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4亿元,比上年增长46.5%;新增固定电话用户50775户,其中净增市话用户15259户,农话用户35516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已达125761户,比上年增长66.6%。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6.8部/百人提高到28.44部。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63342户,增长99.7%。数据通信用户和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发展迅猛,年末分别达494户和2060户,比上年分别增长68.0%和164.1%。

六、贸易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市零售总额25.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市以下零售总额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分行业看:

批零贸易业零售额30.83亿元,增长6.5%;餐饮业零售额0.97亿元,增长23.4%;制造业零售额0.86亿元,增长1.9%;农业生产者零售额0.83亿元,增长4.0%;其他行业零售额0.94亿元,增长4.2%。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8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75.35亿元,增长14.3%。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全社会出****货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66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8.4%。其中,出口总额4317万美元,增长93.6%;进出口总额2219万美元,增长108.7%。在出口总额中,其中内贸企业出口3404万美元,增长100.3%三资企业出口992万美元,增长73.4%。

利用外资继续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223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8万美元。新批三资企业12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62826万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848万元,增长36.6%。在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入25789万元,增长22.6%。全市财政支出35120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支农费用支出2877万元,增长45.7%;教育事业费支出11430万元,增长31.3%;行政管理费支出4118万元,增长27.5%。

金融运行情况良好,各项存、货款有较大增长,现金继续保持回笼态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16亿元,比年初增加32.71亿元。其中储蓄11062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8.84亿元,比年初增加15.0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1.59亿元,比年初增加12.46亿元。年底存贷比例51.5%。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904.39亿元,累计现金支出884.43亿元,全年现金净回笼19.96亿元。

保险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业422户,家庭53080户;参加人身保险的居民31.90万人次。全年保险总金额112.4亿元,保费收入190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000万元,基本持平;人身险保费收入8000万元,基本持平;人身险保费收入11095万元,增长24.3%。全年赔款支出4576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财产险赔付款4155万元,人身险赔付款42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1999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34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星火奖20项。组织申报专利126件,已授权79件。全年共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科普宣传周活动”等大型科普活动五次,发放各种科技资料8300多份,农民民科技资询达7万余人次。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中小学学校布局进一步调整。今年全市共撤并学校92所,新建8所,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全市现有小学140所,在校生55560人;初中34所,在校生27883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稳定在100%,巩固率为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5%,巩固率99.86%;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5.7%。扯要有普通高中(完中)10所,在校生9867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教育比例达81.04%,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拥有职业中学4所,在校生6623人;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招生数之比为0.78:1。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8.13万人次。全年扫除文盲623人。现全市已有13个乡镇为省教育强镇,有省重点、示范性学校16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种文艺活动20次,市婺剧团送戏下乡137场次;电影放映机构全年共放映电影3831场次,观众达28.35万人次;市图书馆全年图书外借4.5万册次,阅览1.9万人次。成功地组织了博览会期间的文艺晚会、艺术踩街、灯展等活动,开展了为期6个月“江滨之夜”城乡文化交流活动,累计观众达60余万人次,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企业文化节和第八届乡镇文化艺术节。广播、电视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全年广播电台播出稿件20663篇,电视台播出搞件5461条。全市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入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70%和55%,有线广播入户率达75%。在全省县(市)级广播电视新闻评比中,我市广播电视台再次荣获“十佳”称号。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市属医疗卫生单位13家,乡镇卫生院、分院45家,病床1678张,平均每千人拥有2.55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207人,其中医生1010人,护士(师)651人。村卫生室477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82个。个体诊所248个,个体医生252个。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99.6%,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健康教育活动有声有色。在世界卫生日、计划免疫宣传日、结核病防治日、世界无烟日等节日开展卫生宣传活动,向社会群众发放宣传资料14.5万份,咨询2.4万人次,义诊6500,受教育达28.8万人次。

十、人口号人民生活

1999年,全市总人口660557人,比上年增加2986人。总人口中男性341448人,女性319109人;农业人口549630人,非农业人口103934人,开落实常住户口的6993人。全年出生人数9235人,出生率14.01%;死亡人数3865人,死亡率5.86%;人口自然增长率8.15%,比上年升2.1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人8970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12元,实际增长6.3%。全市职工平均工资12372元,增长30.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0.83平方米,下降9.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户面积49.59平方米,增长14.1%。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59648人,当年收取养老统筹金8990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31877人,劳动部门为1107人次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救济,净安置城镇失业人员575人,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比上年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