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兰溪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3 金华市兰溪市统计局

新世纪的第一年,在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的大背景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发展主题,坚持“九字”方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园区建设为载体,深化改革为动力,确保了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赢得了实施“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提速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增速加快了二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9.1%;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5︰56.6︰32.9调整为9.7︰57.4︰32.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038元,考虑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1%。

市场物价仍处低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1%;多数商品价格继续走低,其中食品类下降1.8%,衣着类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降2.2%,交通和通讯工具类降5.3%,居住类降1.4%,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则上升了4.1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完善,全市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作进展顺利,再就业工程稳步推进。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502人,比年初净减231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为4.83%。

投资、消费、进出口比重大幅上升。200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8%、29.8%和4.3%,比上年提升7.5、0.4和1.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迈大步,品牌建设促成效。粮食购销任务取消,市场导向作用显现,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高效日益提升。全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44只;成功举办了首届农业成果展暨农产品展销交易会;柏社乡下蒋坞村的东魁杨梅获金华市优质农产品金奖,兰溪市还被省林业局命名为“兰花之乡”、“青枣之乡”,朱家、石渠乡则分别被命名为“红柿之乡”和“杨梅之乡”。

种值业结构优化初见成效。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按市场需求,积极主动调整、优化结构,粮食种值面积按需下调,经济作物面积持续扩增,优质高效作物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表1)

林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4860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6785亩。以兰花为主的花卉业较快发展,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兰花节,为兰溪花卉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兰溪大红柿还被列入全省30个林业特色基地之一。

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肉、禽、蛋、奶等主要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裕,年内出栏肥猪25.47万头,增长19.8%,家禽饲养量达552.87万羽;奶牛产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也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年末有奶牛1192头,增长9.2倍,年内共产奶2391吨;全年肉类总产量23109吨,增长20.0%;禽蛋产量13201吨,增长19.9%。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总量9050吨,比上年增长6.3%;其中鱼类产量8411吨,虾蟹类196吨,增长16.0%,珍珠产量80.6吨,增长30.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2001年以三级、四级干堤加固、河道疏浚为重点的三江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当年水利资金总投入达9699万元,年末全市实有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2.5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49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52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幅提高了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79亿元,增长21.0%。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传统产业调整和改造初见成效,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档次提高,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和优势行业集中。年末全市有地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类工业企业八家,其中国家级一家、省级三家、金华市级四家;重点技改项目建设也取了显著成效,主要行业产品产量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见表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利润2.41亿元,增长62.6%。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70.29分,比上年提高19.21分,在金华各县市中排位前移,升至第二位;在十一项评价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提高1.81和1.8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亏损率则分别下降了0.42和7.19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年末全市共有四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3家,年内施工工程449个,竣工305个,其中优良工程73个,占竣工工程的23.9%;完成房屋竣工面积5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万平方米,其中优良竣工面积24.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51.8%,增幅提高42.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投资11.01亿元,增长1.4倍;其中建设投资3.33亿元,增长33.4%,房地产开发投资2.95亿元,增长45.0%。

投资结构改善,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十八项重点工程中,兰江大桥加宽工程、汽车北站易地搬迁工程顺利竣工,杭金衢高速公路兰溪段全线贯通,以城东城防墙为载体的“中国兰溪滨江书画碑廊”落成,广电中心、农业综合开发、电力通讯广电网络、芝堰水库引水等工程按进度顺利完成;30项重点技改项目,已有22个项目开工或投产,其中四家制药企业投入1.3亿元用于GMP改造;第六水泥厂、三源公司、立马集团、科华集团投资的四条水泥回转窑技改,华能铝业投资的6万吨电解铝改造工程等项目已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五、国内贸易、旅游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44亿元,增长11.4%。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2.94亿元,增长14.2%,餐饮业3.16亿元,增加7.5%。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私经济零售额为14.55亿元,占67.2%,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增长18.0%。年末全市有商品交易市场44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2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为11.94亿元。

旅游业取得新发展。以兰荫宾馆改建成二星级宾馆为标志的旅游接待能力又有了提高,年末已拥有星级宾馆5家;六洞山景区申报AAA级国家旅游区(点)工作,顺利通过金华市旅游局初评,省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检查小组复评,预示着我市的景区建设又上一个台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2万人次,实现景点门票收入633.0万元,比上年增长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