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 1999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的一年。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需求对经济推动力进一步增强,财政心入增幅较大,金融形势保持正常,市场物价总水平仍处低位,城乡人民生活切实得到改善。 根据上级要求和实事求是原则,经调查,199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36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52.1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46.43亿元,增长8.8%。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7:50.7:43.6调整为6.4:49.5:44.1。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986元。 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7.4,比上年下降2.6%;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97.8,比上年下降2.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6.8,上升6.8%;农村集市贸易价格指数93.4,比上年下降6.6%(详见附表1)。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企业缺乏后劲、企业升级困难,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突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1999年,我市农业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为契机,加强以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粮食生产在确保24.5万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年粮食总产量26.6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在调减粮食作物的同时,经济作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油料、蔬菜、瓜类、水果、茶叶等增产,棉花、糖料、蚕茧等减产(详见附表2) 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年末生猪存栏达14.57万头,比上年增长率4.7%;全年实现生猪出栏21.01万头,增长11.5%。年末家禽存栏158.1万羽,增长7.1%;年内家禽出栏256.96万羽,增长1.1%。全年肉类产量1.73万吨,增长4.0%。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淡水产品产量6400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淡水鱼5839吨,增长3.5%。高档水产品产量增长迅猛,甲鱼产量达495吨,增长41.4%;淡水珍珠产量1500公斤,增长50.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劳力989万工日,比上年增长9.4%,完成土石方695万立方米,减28.1%,累计水利总投入达8488万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14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农用拖拉机4385台,减少6.0%;农用载重汽车547辆,增长14.2%;联合收获机166辆,增长43.1%。全年化肥施用量1.47万吨,增长20.8%;农村用电量4650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改革和加快产业集聚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21.44亿元,比上年增12.5%。实现工业增加值46.4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5.49亿元,同比增长7.9%。全市工业用电量4342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8%。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142家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利税比上年增长16.5%,总资产贡献率为8.43%,比上年上升0.1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4.19%,比上年上升8.9个百分点。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128.27分,比上年增加3.21分。其中,产品销售率由93.64%提高为95.70%,成本费用利润率由3.38%下降到3.34%,资产负债率由52.04%降到51.97%,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亏损率由21.02%下降为15.63%,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1.76次/年下降为1.73次/年。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由由80.0%下降为76.0%,全员劳动生产率也由19562元/人上升为21528元/人。 建筑业积极推选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管力度。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6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市有四级以上建筑企业58家,完成建筑总产值12.39亿元。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为334个,投标承包面达62.1%。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64万平方米,工程质量优良率为19.4%,基中有二只工程双获“钱江杯”,实现我市企业创“钱江杯”工程零的突破。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市属单位完成投资12.67亿元,增长15.3%;农村集体单位完成投资额3.59亿元,增长8.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0%亿元,下降31.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2.13亿元,增长16.9%。 在市属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更新改造投资2.27亿元,增长73.4%;其他投资1.21亿元,下降9.0%。全年市属单位正式施工项目14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3%,施工房屋面积60.96万平方米,增长32.8%,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07个,增长20.2%。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上升。在市属单位投资完成额中,交通、邮电业完成投资3.89亿元,比上年增长45.1%,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4.4%上升到30.7,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2.05亿元,增长54.1%,所占比重由12.1%上升到16.2%,电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08亿元,增长83.1%,所占比重由5.4%上升到8.5%。 重点工程进程顺利,资金情况良好。36项重点工程中27项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标,9项基本完成,其中:稠城到廿三里公路已全线通车,江东货运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信息枢纽中心配套机房已开通运行。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共投入交通建设资金2.8亿元,完成新建县乡公路62.8公里,改造县乡公路76.4公里,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42.8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3.3公里。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970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全年共有客运线路338条,新增社会运力3070台,其中客运车辆85台,货运车辆1330台,年末拥有客运车辆3880台,货运车辆7260台。民航机场吞吐量增加。全年保障航班1084架次,比上年增加162架次,增长17.6%;进出港人员81816人,增加10438人,增长14.6%;货邮1301.8吨,增长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