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兰溪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在国家连续三年实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全国经济运行出现重大转机的背景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坚持“打基础、强工业、促发展”的方针,加快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着力市场化,注重信息化,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6.9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7.08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2.14亿元,增长6.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1.0︰56.2︰32.8调整为10.5︰56.5︰3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114元,考虑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1%。 市场价格止跌回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降幅比上年同期缩小1个百分点,多数商品价格仍低于上年水平,食品类下降0.4%,衣着类下降10.9%,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3.2%,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7.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6.0%,居住类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3.0%。 劳动就业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完善,全面完成了金华市下达的社会养老失业保险参保和基金征缴数;再就业工程稳步实施。安置下岗职工2261人,实现下岗再就业率63.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151人,登记失业率4.47%,比上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进出口比重有所提高。200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3%、29.4%和3.0%,分别比上年提升0.3、2.0、1.8个百分点。 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缓,一部分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市场导向作用显现,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女埠穆坞枇杷”等11个农副产品被评为金华市优质农产品金奖,兰溪茶场的“银露茶”等产品被评为银奖。 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粮食生产调减,经济作物扩增,品种结构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表1)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造林面积508公倾,幼林抚育面积2115公倾。年内占地200多亩的兰花村一期工程建成,并成功举办中国首届兰花节,为打响兰花品牌,发展壮大兰花产业奠定基础。 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肉、禽、蛋等主要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裕,肥猪出栏数21.26万头,增长3.3%,年末生猪存栏17.12万头,增长4.4%;家禽饲养继续发展,年内饲养量547.77万羽;增长10.1%;全年肉类总产量19259吨,增长3.9%;禽蛋产量11014吨,增长2.5%。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水产品总量达到8514吨,增长5.5%,其中鱼类产量7820吨,虾蟹类169吨;全市珍珠养殖面积2.5亩,珍珠产量61.8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共完成水利工程1305处,投入劳动积累工690.3万工日,累计完成土石方607.6万方,投入资金总额3661万元,新建扩建塘库133座,新增水库蓄水量419万方,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完成“三江”农防标准堤18.38公里,河道疏浚201万立方,4座列入省计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我市列入省粮自工程的水利配套项目建设基本告捷。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47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8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33.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达61.3%;其中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29.8%,集体工业企业增加值1.82亿元,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增加值5.94亿元。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优化。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加速做壮做大,传统行业调整改造初见成效,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档次提高,海工水泥、高效有机复合肥、乙氧氟草醚等三只新产品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较大变化。(见表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4.04亿元,增长45.9%,其中利润1.65亿元,增长1.4倍,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54.03分,比上年同期提高19.0分,在金华8县市中排位第三;在十一项评价考核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提高1.77、3.56、1.9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亏损率则分别下降2.98和12.98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平稳。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9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年末全市共有四级及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34家,年内施工工程235个,竣工139个,其中优良工程47个,完成房屋竣工面积32.7万平方米,其中优良工程竣工面积15.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8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等单位投资6.7亿元,增长8.2%,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80亿元,增长8.7%,更新改造投资2.18亿元,增长32.9%,房地产开发投资2.03亿元,下降10.6%。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十六项重点工程中,新南门大桥、兰江大桥加宽、老城区城防、旧城拆造改造、中山路、云山路拓宽及供电、电信设施建设与改造等工程按进度顺利完成。十八项重点技改项目中,华能铝业无氧铜杆技改、云山纺织引进喷气织机、巨化兰农乙氧氟草醚技改等八项已建成投产,其他项目均完成计划进度,达到或超过预期效果。 五、交通、邮电、电力 交通运输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际完成新建县乡公路13.75公里,改造公路16.65公里,年末境内公路里程542公里,全市拥有机动车辆19607辆。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3327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3743万人公里,铁路功塘货场正式启用,铁路部门全年客运发送量65.21万人,货运发送量17.88万吨。年末有汽车客运线路81条,其中跨省线路5条。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122万元,增长36.4%(不含联通及寻呼公司)。年内新增电话用户20535户,其中市话7391户,农话13144户,使年末电话总用户数增至70127户,其中市话39450户;电话普及率从上年的10.97部/百人提高到16.31部/百人,其中城市普及率38.11部/百人;98个行政村铺通光缆,电话村发展至25个。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33084户(未包括联通用户),比上年增长90.0%,年末因特网拨号注册用户3592户(不包括未注册上169网),增长3.64倍,数据通信用户(DDN)183户,增长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