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兰溪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年末共有20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全年外贸出口总额为3285万美元(海关数),同比增长56.7%,出口产品主要有毛巾、轮胎、农药、链轮曲柄、绗缝被等;全市年内新批引进外资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53万美元,增长13.9%。 六、交通、邮电、电力 交通运输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际完成新建县乡公路12.7公里,改造公路30公里,年末境内公路程629.4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5855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39950万人公里;铁路部门全年客运发送量58.14万人,货运发送量23.71万吨。年末有汽车客运线路81条,其中跨省线路5条。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084万元(2000价),增长15.3%。年内新增电话用户31132户,其中市话15431户,农话15701户,使年末电话总用户数增至101259户,其中市话54881户;电话普及率从上年的16.31部/百人,提高到21.96部/百人,其中城市普及率为49.93部/百人;98个行政村铺通光缆,电话村发展至52个。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78309户,比上年增长1.1倍,因特网拨号用户11626户,数据通信用户(DDN)409户,增长1.2倍。 电力事业健康发展。年内建成并投运了110千伏龚塘变电所,开建了110千伏莲花变电所,展了220千伏曹家变电所的前期工作,完成了一期电网改造任务,同网同价工作顺利开展。市供电局被国电公司确认为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年内供电最高负荷123400千瓦,全社会用电量13.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用电1055.03万千瓦时,工业用电118971.5万千瓦时,生活用电7597.25万千瓦时。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高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5.17亿元,增长5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9亿元,增长97.3%;全年地方财政总支出3.14亿元,增长56.4%。 金融运行情况较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款存款余额38.03亿元,比年初净增5.48亿元,增长16.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76亿元,增长14.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66亿元,净增3.52亿元,增长16.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7.59亿元,比年初净增2.35亿元,增长9.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07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506万元(不含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其中财险3238万元,寿险5268万元,增长23.4%,年内共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1993件,支付赔款1488万元,给付人身险赔款376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良好。科技兴市、科技兴工意识增强,高科技人才落户兰溪,科技经费投入也持续增加,财政用于科技三项经费支出757万元,比上年增长55.0%;科技成果也不断涌现,全年实施工农业科技项目29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13项,认定县市级新产品40余只,新增金华市级星火计划4项,本市级6级;年内获金华市级科技进步奖项目9项,县(市)级科技进步奖项目14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学校布局继续调整深入,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去年基础上共撤并小学392所、初中17所、高中2所,市区兰八中、兰荫中学相继开工建造;旨在培训名师、名校长的“1511”工程稳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兰五中经省教育厅核准为省三级重点中学,水亭、永昌等镇乡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镇乡,实验中学、聚仁学校各有一项课题获省“九五”重大科研成果奖;高考上线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345人;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和巩固率都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由76%上升到84.7%;成教、幼教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年内共有60666人接受各类文化技术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有在校生3052人,年末有幼儿园443所,在园幼儿14384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良好。文化创先工作又有突破,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已通过初步验收检查,《兰溪市文化志》出版发行。年内全市共安排文化下乡活动450人次,各类文化演出活动25场次,观众10万人次;符合现代化图书馆标准的新图书馆竣工开馆,公共图书馆藏书增至7.86万册;广电中心工程进展顺利,广播电视台获省“双十佳”殊荣,多件作品在全国省市级节目评比中获奖,其中国家级三等奖3个,省级二等奖2个;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0433户,总用户数达80433户,建立有线电视村457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新闻出版事业生机盎然,《兰溪日报》全年出版392期,总印数达27.8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市急救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62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456人,其中医生(师)774人,护士(师)334人,有医疗床位1049张。农村医疗保障网点建设进一步推进,年末有农村卫生院52个,个体诊所219所,实行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的村已达44个。 竞技体育保持良好势头,全民健身纵向推进。年内成功举办全市第四届运动会,赢得了金华市五运会足球赛冠军,兰五中被评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在参加金华市级及以上各项比赛中,共获金牌32枚,银牌30枚,铜牌30枚;共举办群众性体育比赛8次,全市性学校体育比赛8次,全市270所中小学的全部学生参加上体育达标活动,达标率99.%,其中优秀率24.9%;年内有6人获国家二级裁判员资格,57人获国家三级裁判员资格。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增强。兰江大桥加宽工程竣工通车,城东城防、旧城拆迁改造、汽车北站易地搬迁、重要道路拓宽改造等工程顺利实施,大大提高了城市品味,增强了城市功能。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市区公共汽车营运车辆36辆,出租汽车197辆;以兰荫休闲广场建设为标志,城市环境美化工作有新突破,年内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0.8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07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1个,投资额达2524万元,废水废气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已有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7.6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面积9.73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57%,比上年提高4.18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76%。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年出生人口5667人,出生率8.60%,死亡人口4188人,死亡率6.35%,全年净增人口14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4%;年末全市总人口65.86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05人。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2001年10月被中宣部、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市)”荣誉称号,在金华各县市的排位继续前移,并获得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胜奖,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