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婺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3 金华市婺城区统计局

(八)教育、文化和体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达99.9%以上,三残儿童入学率99.1%,幼儿入园率达98%。创建金华市示范小学3所,“绿色学校”省级2所,市级6所,区级5所。至今,全区省教育强乡镇16个,省标准化学校28所,省文明学校3所,省示范性学校7所,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7所,省绿色学校6所,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1所。年末全区有普通初中21所,在校学生15932人;职业中学7所,在校学生14768人;小学57所,在校学生28733人。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培育和建设优秀文化社区5个,文化示范村30个,文化示范户30户,文明村20个。一年来,先后开展了“扫黄打非”、“文化市场集中执法行动”、“反盗版百日行动”和校园环境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治理活动。共组织执法检查人数852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968家(次),查处各类违规经营单位55家,其中立案查处4家,现场处罚3家,罚款3.053万元,取缔黑网吧13个,无证游商27个,不健康大蓬演出团体5个。查缴违法音像制品3522张(盒),盗版书刊179968册,赌博功能游戏机6台,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规范了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全区的文化市场良好率不断提高。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在省运会上,我区共获金牌6.4枚,银牌10.5枚,铜牌26.5枚,总分710.5分,总分列全省88个县(市、区)第九名、金华市第一名。在市第二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共获金牌20枚、银牌20枚、铜牌25枚,总分731分,金牌总数、总分均列全市第一名。区第六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共有58个代表队近千名运动员参加,共破26项区纪录,有15人达三级运动员标准,24人达少年级标准。飞人大赛共有56个代表队310名运动员参加,分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等14个组别,比赛紧张激烈,安全有序,成绩优异,共有3人3次破大赛记录,2人达二级运动员标准,14人达三级运动员标准,7人达少年级运动员标准。

(九)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发展稳定,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7个,卫生技术人员646人,其中医师237人,医疗床位346张。2006年为28万余农民进行了包括血、尿、粪三大类常规、B超、心电图、胸透及内、外科等项目的健康体检,建立农民健康档案23万余份。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9237人,参保率为93.1%,全年共报销191433人次,金额1190.41万元,受益面达63.97%。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06年人口出生率为6.18‰,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6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05‰,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8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1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75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户籍管理人口为48.9万人(非农业人口17.4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6元,同比增长15.8%;人均消费性支出13641元,同比增长15.3%。根据全区15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44元,同比增长13.6%,年末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57.75平方米。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不含规模以上私营)30392元,比上年增长10.1%;含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19483元,同比增长10%。

民政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末共有社会福利机构6个,床位1080张,社区服务设施数为395个,全年集中供养1020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灾救济12350人次,共发放救灾救济款108.04万元,得到助学、助医等慈善救助7500人次,发放救济款246.45万元。全年发放农村居民最低保障金61131人次,保障款928.49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保障金16713人次,保障款928.25万元。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06年劳动部门继续努力实施再就业工程,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劳动力再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岗位4350个,实现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214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