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婺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3 金华市婺城区统计局

一、全区主要经济指标

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8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29618元,比上年增长13.7%;完成财政总收入29.7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42亿元,比上年下降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5744元,比上年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6元,比上年增长15.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641元,比上年增长15.3%;外贸出口总额7.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年末土地总面积1387.88平方公里,总人口61.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7‰。

二、区属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据初步统计,2006年实现区属生产总值67.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为13.1:47.1:39.8。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0.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综合竞争力不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资金、土地、环境的制约加大;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服务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没有得到有效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任务依然艰巨。

(二)农业

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5.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96万亩,同比增长4.3%,粮食总产量12.35万吨,同比增长4%。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78万亩,同比下降2.8%。全区油菜籽产量4072吨,同比持平;棉花产量1260吨,同比增长9%;蔬菜产量8.77万吨,同比下降2.9%;茶叶产量2353吨,同比持平;水果产量6.28万吨,同比下降51.7%。全年生猪出栏33.43万头,同比增长3.9%;奶牛存栏数15369头,同比下降4.6%;牛奶产量47979吨,同比增长4.6%;淡水渔产量4934吨,同比下降4.8%;甲鱼1694吨,同比增长55.8%;淡水珍珠9162公斤,同比下降19.8%。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0亩,迹地更新面积2784亩,完成幼林抚育面积12000亩,低产林改造面积9236亩,封山育林面积409791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全年总灌溉面积11.08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0.08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9.08千公顷;排灌机械装机容量12.34千千瓦,机电排灌站70处;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1.36亿元,投入人工316万工,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674万立方米。2006年底,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3万千瓦,拥有耕作机械3254台,其中农用拖拉机3243台,拥有收获机械29817台,其中联合收割机291台;全年机耕作业面积33.17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06年,全区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28.5%;完成工业增加值27.16亿元,同比增长20%(按可比价计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3.6亿元,同比增长30.3%,完成销售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29.8%,工业品产销率为97.8%。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十一项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75.52分,同比上升16.32分。其中:总资产贡献率6.99%,同比持平;资本保值增值率127.57%,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5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8次/年,同比加快0.1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63%,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77415元/人,同比提高20482元;产品销售率97.8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产品质量指数99.0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5.4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亏损率18.86%,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6.63%,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66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利润总额1.84亿元,同比增长24.2%。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48亿元。全区43个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5.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01.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9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全部限额以上投资28.48亿元,同比增长26.8%。按投资项目(单位)、房地产分:投资项目(单位)投资19.11亿元,同比增长45.4%;房地产开发投资9.37亿元,同比增长0.6%。按投资的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387万元,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50708万元,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32678万元,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8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55.53亿元、餐饮业零售额5.44亿元、其他行业1.01亿元。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外贸出****货值31.14亿元,同比增长18.8%。全年实现自营出口额26264万美元,同比增长20.8%;合同利用外资3842万美元,同比下降58.4%;实际到位外资4760万美元,同比增长30.4%。

(六)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全区财政预算总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19.4%。财政支出总数5.32亿元,同比增长5%,区级预算支出3.93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68亿元,行政事业费支出0.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12.2%。
金融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运行态势良好。全年金融系统存款余额83.17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亿元,同比增长10.1%。金融系统贷款余额76.79亿元,同比增长19.5%。全年新增货币投放量11.32亿元,有力的支持了全区的经济建设。

(七)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公有制企事业单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37人,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571.8万元,其中科技创新技术专项经费支出178.5万元。全年通过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评审)7项,列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1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省级科技项目19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市级制造信息化示范企业1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7家。评出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