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荣成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 财政、金融、保险 税收困难显现,财政增速减弱。2008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20456万元,占预算收入的97.62%,同比增长2.76%,比同期增幅下降27.34个百分点;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13842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36826万元,同比降低21.01%;省级收入完成1149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325万元,同比降低2.7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43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3898万元,同比增长15.4%,增长幅度同比滑减5.6个百分点。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444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66898万元,增长24.1%,增幅比同期上升4.31个百分点。 金融形势稳定,居民储蓄回笼明显,贷款小幅下滑。2008年,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5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3.8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79.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6.9亿元,同比增长17.6%。全市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3.3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9.8亿元,同比增长9.3%。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保险费收入44600万元,同比增长17.9%,赔款支出25093万元,增长15.2%。 九、 科技、教育 科技成果及专利申请成果丰硕。2008年,全市新上威海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5项,共争取上级经费1828万元;新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处,企业技术中心3处;申请专利505项,其中发明专利105件;共鉴定重大科技成果18项,获得威海市以上科技奖励1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威海市科技进步11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多份,实施合作项目30多项,完成技术贸易交易额5000多万元…… 教育事业取得较大成就。年末各类在校学生达84388人,其中: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5641人;普通中学34处,在校学生43471人;小学43处,在校学生3067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56人。 十、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末我市共拥有电影放映单位30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物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座。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8年全市拥有等级医院37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5049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542人,其中:医生2230人。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成功的承办了中韩老年门球赛、山东省田径锦标赛、山东省篮球锦标赛、山东省乒乓球锦标赛、协办了中韩首届马拉松友谊赛。2008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家级比赛中共获得2枚奖牌;在省级比赛中获 17枚奖牌;在威海市级比赛中获85枚奖牌。2008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2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到41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1%左右。《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达标率达到97.5%。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2008年末, 高标准完成了总面积71平方公里区域的崖头城区控制性规划;荣成市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控制性规划;总面积6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新区分区规划以及城市远景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园林绿化、规划编制、住宅和商贸设施建设在内的五大类、58小项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2亿元。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实施了以技校路东段、沽河大桥、9条背街小巷改造等为代表的25项道路建设改造,以及姜家河、楚家河治理等环境设施工程。在公益设施建设上,实施了孔家生活垃圾处理厂、市民文化中心以及奥林匹克中心室外训练场等5项工程,城市载体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市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园林绿化建设上,实施了湿地公园改造、滨海公园续建、海湾北路、十里河北段以及北环海路绿化续建等16项工程,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环保事业加大投资力度,将各项措施向纵深发展。2008年,在巩固和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共投资5245万元,新建石岛管理区污水处理厂、西霞口第二污水处理厂、人和镇污水处理厂、成山镇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另外,电厂的脱硫工程建设是我市环保2008年又一大重要举措。共投资3706万元,在四处电厂建设脱硫工程。我市2008年获得全国生态市荣誉称号,山东省唯有我们获此殊荣。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据统计,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667472人,比上年增加2726人。其中:男性334974人,女性332498人。2008年全市共出生人口3737人,人口出生率为5.60‰;共死亡人口5194人,死亡率为7.78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8‰。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882元,同比增长15.0%;人均储蓄27008元,同比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9元,同比增长15.0 %;农民人均纯收入9116.5元,同比增长9.8 %。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4.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9.1平方米。 城镇居民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抽样调查): 彩 电145台 摩托车63辆 电冰箱91台 洗衣机73台 计算机59台 汽 车15辆 移动电话214部 钢琴7架 空调机46台 淋浴热水器89台 照相机57架 社会各项保障事业全面巩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85158人,参合率达到100%。全市有137750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15458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达到97008人,比上年增加1406人;有12644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加11580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到110408人,比上年增加17318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到80311人,比上年增加4311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达到82642人,比上年增加10682人。 各种慈善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我国各地发生多起灾情,我市共接收国内外捐款3499万元,救灾支出达到3231万元。2008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2人,经民政部门发放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931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51万元。全市各类福利院床位数达到3636张,优抚对象救助人数达到4000人。 注: 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字以今后出版的《 荣成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