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荣成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0 威海市荣成市统计局

八、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形势喜人。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9181万元,同比增长30.1%;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1752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54607万元,增长45.3%;省级收入完成118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966万元,同比增长8.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04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8263万元,同比增长21.0%。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775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45858万元,增长19.8%。

金融形势稳定。2007年,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15.2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1.9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3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5.6亿元,同比增长11.0%。全市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49.5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5.8亿元,同比增长20.9%。 从全年看,人民币存款持续增长,贷款理性回落,外汇存款强劲反弹,现金投放速度放缓。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保险费收入37829万元,同比增长17.1%,赔款支出21782万元,增长14.4%。

九、 科技、教育

科技成果显著。2007年,共承担国家星火科技项目6项,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2项,有19项科技成果获地市级以上奖励。

专利事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共申请专利423项。其中:发明专利56件,授权专利281件,分别比同期增长23%、115%和490%。泰祥集团和好当家集团被授予“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东风荣成汽车有限公司实施的“轿车可升降驾乘室顶盖”专利项目荣获山东省专利三等奖,市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活的“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荣获威海市首届专利一等奖。

教育事业取得较大成就。年末各类在校学生达8.6万人,其中: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5050人;普通中学34处,在校学生43892人;小学46处,在校学生32209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53人。今年我市高考再次取得优异成绩,作为我省实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我市本科一榜上线人数1923人,上线率达到38.5%,比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重点本科上线率达到63.4%,比去年高出10个百分点。一榜上线总人数连续九年高居威海市榜首。

十、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拥有电影放映单位2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物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座;全市已有800多个村安装了闭路电视,居民的收视质量进一步提高,数字电视已经进入家庭。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7年全市拥有医院卫生院37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411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86人,其中:医生1784人。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成功的承办了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威海市中学生篮球赛等大型体育赛事。2007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家级比赛中共获得2枚奖牌;获山东省青少年锦标赛4枚金牌;获威海市第一届运动会金牌155枚,银牌98枚,铜牌78枚,6个项目团体冠军。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到20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9%左右。《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达标率达到98.6%。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末,崖头建成区面积由27.5平方公里拓展到77平方公里,石岛建成区面积由12.3平方公里拓展到58平方公里。集中建设了滨海公园、十里河公园等一批景观工程,文体中心、客运物流中心等一批城市标志工程,第一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一批环保生态工程,规划论证了青烟威荣城际铁路、荣乌高速公路、环海生态路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功能和建设档次大幅提升。

环保事业向纵深层次发展。2007年,在巩固和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投资3700多万元对市区十里河、沽河8500米长的河道进行了疏浚、培堤、防渗漏、修建拦水坝及沿岸休闲、小品、植物景观带等的综合治理,河道功能、流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共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三处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日处污能力达到5500吨.还投资8900万元,建设一处占地25万平方米、设计填埋能力613吨/日的新垃圾场,其中一期工程设计填埋能力为200吨/日,进一步提高了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略有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负增长。据统计,200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664746人,比上年增加983人。其中:男性333924人,女性330822人。2007年全市共出生人口3845人,人口出生率为5.78‰;共死亡人口5595人,死亡率为 8.41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3‰。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统计,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784元,同比增长16.0%;人均储蓄23037元,同比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60元,同比增长16.0 %;农民人均纯收入8301元,同比增长12.5 %。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4.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6.3平方米。

城镇居民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抽样调查):

彩 电134台   摩托车62辆   电冰箱82台   洗衣机68 台           计算机48台     汽  车16辆  移动电话186部  电冰箱82台  钢琴4架  空调机30台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启动了“共建共享幸福家园”行动,落实了失地农民参保和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到385105人,参合率达到111.1%。全市有122292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36615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达到95602人,比上年增加1197人;有11486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加16180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到93090人,比上年增加13810人。

各种慈善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2007年,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36340人,享受高龄补贴的老年人数达到16000人。全市各类福利院床位数达3640张,抚恤补助优抚对象9079人。享受低保和救济的人数达到7622人,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247人。

注: 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字以今后出版的《 荣成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