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荣成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0 威海市荣成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山东省、威海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提前翻三番、学赶江阴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使全市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3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环境趋紧和“非典”疫情及区域间竞争加剧等诸多困难,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初步测算,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4.16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0.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86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1.22亿元,同比增长2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6.08亿元,同比增长20.5%。第一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13.95%和28.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7.25%,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达13.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经济结构调整收效明显,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大量涌现,农业、渔业、三产、民营经济实现了既定的发展目标;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深化。在建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开通了再就业服务热线的基础上,“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的政策顺利实施,全市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

二、农业

2003年,农业按照规模调大、品种调优、龙头增强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全年粮食总产达27.3万吨,花生总产7.71万吨,果品总产15万吨;狠抓了规模开发和产业经营,全年共完成调整面积9.2万亩;2003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3.7亿元,增加值36.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和5.1%。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更大突破,2003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3660公顷,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平稳发展,2003年末达到28.7%。

畜牧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新增奶牛4800多头,存养量达到1.3万头;肉、奶、蛋等副食品生产基地均有较大发展。

渔业,针对近海捕捞资源持续衰退,生产成本上涨的不利形势,2003年,我市继续把大洋渔业、名优养殖和精深加工作为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有效推进了生产规模化、养殖集约化和市场国际化。全年共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23万吨,实现渔业总收入2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9.0%。

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2%;农用拖拉机7.5万台,同比增长29.2%;排灌机械动力达4.9万千瓦,同比减少17.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700公顷,与同期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1502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5%。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初步测算,200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78.4亿元,同比增长8.0%;农民人均纯收入5007元,同比增长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市工业紧紧围绕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加快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步伐,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步伐。初步测算,全年我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42.9亿元,同比增长25.8%,工业总产值达到629.6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45.3亿元,同比增长34.3%。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又有了进一步合理的调整。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287.3亿元,同比增长28.4%;重工业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41.7%。

2003年,我市继续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401.4亿元,同比增长36.1%;实现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28.8%;实现利税31.1亿元,同比增长30.9%;工业产品销售率由2002年的96.7%提高到2003年的97.8%;全年用电量共计102883万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达60074万千瓦小时,同比分别增长6.2%和7.4%。

2003年,我市的各项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完成了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44项审批事项;行政服务中心于去年8月份正式投入运行,有430个审批事项纳入中心统一办理,共受理各种审批事项1.3万余件。对市橡胶厂、鑫鑫房地产公司等4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改制;运作实施了神通药业、人民商场、植物油厂、崖西柱塞泵厂等27个资产重组项目,重组资产总额5.1亿元;达因药业通过山东华特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控股实现了间接上市,好当家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业已通过国家证监委审核。

2003年,我市各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192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49个,完成投资69.8亿元,向上争取各类无偿资金2.7亿元。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进展,大大强化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9747万元,同比增长113.7%;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532066万元,同比增长127.5%;城镇集体经济完成投资额54390万元,同比增长395.9%;房地产开发投资39568万元,同比增长97.7%;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投资96898万元,同比增长184.2%。

四、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065.9万元(不包括移动通讯和寻呼),增长15.9%;全市15处镇及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了国际国内直拨电话。年末市话交换机容量达13.13万门,增长84.4%;农话交换机容量达15.48万门,同比增长3.1%。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客货运输量明显增加。全年完成货运量559.9万吨,同比增长3.3%;周转量88294万吨公里,与同期基本持平;完成客运量528.7万人,周转量36513.6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5.6%和5.0%;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50万吨,同比增长25.0%。

五、国内贸易

通过强抓载体建设、改善服务环境等措施的大力实施,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特别使得民营经济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民营经济通过几次大张旗鼓地发动,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增长点。到年底,全市登记个体工商户可达1.15万户;私营企业1299家,从业人员3.3万人,注册资金12.6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我市的消费市场日益繁荣稳定。2003年,全市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9.84亿元,同比增长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