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盐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0 嘉兴市海盐县统计局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数(包括小灵通)达到13.47万户,比上年增长13.7%,移动电话用户数16.1万户,比上年增长48.5%,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达到每百人81.1部。年末全县国际互联网注册用户数2.11万户,比上年增长80.5%。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9.1%,报纸发行总量823.6万份,比上年增长9.1%。

旅游事业持续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32.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1.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接待境外游客人数6744人次,比上年下降23.9%。全年旅游总收入9.15亿元,增长8.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80059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中央级收入45372万元,增长25.7%,一般预算收入34687万元,增长20.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128万元,比上年增长20.5%。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2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9%,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56.5%,现金支出225.04亿元,比上年增长58.8%。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据对人保公司、中国人寿两家保险公司的统计,全年保费收入2.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县战略进一步实施,科技工作不断进步。2003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县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41家,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0家。全年经县级以上科技部门鉴定科技进步奖41项,受理专利申请78个,授权专利81个。全县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9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县有小学61所,小学在校学生31729人;普通中学18所,在校学生19891人,其中初中16所,在校学生13552人,高中2所,在校学生6339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达到100%,小学、中学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87%,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0.05%。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751人,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428人,成人中专在校学生704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2093人。2003年全县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1226人,输送高职(单考单招)150人。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县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全县电影剧院数7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体育场、馆64个(包括学校、企业),2003年我县体育健儿在市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45枚,其中获得金牌9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共举办县级和乡镇运动会216次,首次举办了社区运动会和老年人运动会。全县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9.27%。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医院、卫生院病床数1026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038人,其中医生523人,护师、护士334人,全县有村级卫生机构92个;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6.37%,卫生厕所覆盖率84.11%。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正在开展,全县有4个村1个镇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2003年全县环境源治理投资总额8301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948万元,比上年增长22.2%。

2003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5603万吨,比上年增长70.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5601万吨;工业烟尘控制区面积45.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26.5%,县城噪声达标区面积6.4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1.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6.45万人,比上年减少487人,人口负增长,年增长率为-1.33‰。其中,男性人口18.13万人,女性人口18.32万人,性别比为98.98(女性=100)。全县非农业人口9.26万人,占总人口25.4%,非农人口比例比上年提高3.93个百分点,农业人口27.19万人,占74.6%。全年出生人数2454人,出生率为6.73‰,死亡人数2427人,死亡率为6.66‰,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7‰(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全县迁出人口数4373人,迁入人口数3865人。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8.58%,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91.75%。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7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20元,比上年增长1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31元,增长12.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93元,增长3.2%。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62.33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数1611家,比上年增长22.6%,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780人,比上年增长34.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090人,比上年增长10.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职工人数39000人,比上年增长1.5%,享受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3701人次,比上年减少9.8%,发放失业保险金623.8万元。年末有就业管理处1个,组织就业训练2067人次,比上年增长10.4%,净安置失业人员5568人,比上年增长6.7%。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068人,比上年增长14.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上升0.08个百分点。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9个,社会福利院床位数605张,安置人数179人,全县有社区服务设施39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年末全县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177人,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0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572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补贴3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1.6%。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