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宁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和邮电通信业增势良好。运输和通信的服务水平提高,业务量不断扩大。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新建县乡公路42.06公里,全市公路(乡道以上)通车里程达494.56公里。 客货运输总量不断扩大。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346万吨,比上年增长4.2%,货物周转量166591万吨公里,增长8.3%。其中,公路18624万吨公里,增长11.2%,水运147967万吨公里,增长7.9%。客运量增长迅猛,全年客运量2073万人,比上年增长29.2%,客运周转量66925万人公里,增长49.0%。其中,公路66925万人公里,增长49.0%。 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年末市话用户17.30万户,农话用户15.71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0.9%和7.7%,固定电话总用户达到33.01万户,比上年增长18.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5.34万户,比上年增长1.3%,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互联网用户数不断增加,年末互联网用户6.77万户,比上年增长22.1%。 批发零售业 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继续快于农村市场,市区消费品零售总额56.16亿元,增长17.5%,市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38.31亿元,增长1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1.05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9.04亿元,增长19.1%。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经济零售额为56.25亿元,增长11.4%,私营经济零售额为13.08亿元,增长12.5%。 市场成交额保持稳定。我市不断加快推进专业市场结构调整的步伐,年末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1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4个。海宁中国皮革城成交额67.80亿元,许村中国家纺城成交额38.28亿元。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18.55亿元,同比增长0.5%。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金融业各项业务稳步增长,金融整体形势较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2.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5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47亿元,增加19.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8.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1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0.14亿元,增加11.2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7.97亿元,增加6.59亿元。 保险业务不断得到拓展。全年承保总额354亿元,增长25.1%。保费收入2.87亿元,增长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979万元,增长33.6%,人身险保费收入20717万元,增长0.9%。全年保险机构保险赔款支出为6155万元,增长8.7%。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房地产施工面积220.17万平方米,增长53.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7.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3.9%,商品房销售额20.46亿元,比上年增长651.4%。 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逐渐趋好。我市继续加大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96.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旅游总收入达到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接待海外游客2.63万人次,增长62.7%,旅游外汇收入(包括商品创汇)4440.88万美元,增长5.1%。 三、对外开放 进出口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我市外贸经济呈多元化发展,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据海关统计,全年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1854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出口总额147673万美元,增长33.1%。在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和自营出口企业出口分别达76013万美元和7166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39.4%。自营进口有所下降,进口总额为37779万美元,下降18.4%。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水平逐步提高。我市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全方位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引进项目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新批“三资”企业58家。当年合同利用外资419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08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43.1%。 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空间不断得到拓展,各项功能日趋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全年实施管网工程12公里,总长度达122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展顺利,供水网络不断拓展,全年新增供水管53.45公里,总长已达339.35公里。城市环境继续改善,建城区面积为23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7.4%,城市绿化地的景观质量和生态质量不断提高。 天然气利用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完成管网敷设15.6公里,总长度达115.85公里。2005年,城区路网更趋完善,市区新建道路6.18公里,面积14.26万平方米,城市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较好。突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污染控制,严格把关项目审批,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2005年共审批新、改、扩建设项目243个,计划环保投资9757万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 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完成了3个省级生态镇、29个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有14个社区创建成绿色社区,其中,省级3个,建成了1个“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我市有嘉兴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嘉兴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嘉兴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10家,比上年增加5家,全市科技型企业队伍已达到155家。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3万人,比上年增长5.2%,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6071人,比上年增长3.2%。 科技研究开发进步明显。科技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全年财政科技投入6760万元,比上年增长63.3%,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支出6053万元,比上年增长70.8%。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经省级以上鉴定科技成果88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嘉兴市级科技进步奖11项。列为国家级新产品3只,省级新产品117只。2005年申请专利近400项,授权390项。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3项,合同金额76.26万元。 教育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加强学校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高中段教育逐渐得到加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上升至93.70%。 教育覆盖面继续扩大。2005年,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9811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7%。小学在校学生46407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402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406人。学龄前儿童在园幼儿数1.6万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9%。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参加普通高校升学考试报名3839人,上线3614人,上线率达94.14%。 |